中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促进策略研究
李娜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六幼儿园 734000
一、引言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明确指出,中班幼儿应“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能尝试运用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解决与同伴的冲突,或在自己的活动需要时能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合作,作为一种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调、配合的互动行为,不仅是幼儿社会交往的核心内容,更是其未来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自我意识相较于小班有了显著提升,其社会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也大大扩展,合作行为在此阶段呈现出独特的发展图景。因此,准确把握其发展特点并实施有效引导,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二、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正处于从萌芽向初步形成的过渡阶段,其特点鲜明且充满矛盾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作目的由“无意”向“有意”转变,但功利性明显,与小班幼儿更多是平行游戏或无意识的短暂互动不同,中班幼儿开始出现有明确共同目标的合作行为,如“我们一起搭一个城堡吧”,然而,这种合作目的往往带有强烈的即时性和功利性,他们的合作多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的玩具、完成某项眼前的任务或参与某个热门的游戏,一旦目标达成或兴趣转移,合作便可能即刻瓦解,缺乏长久的维系动力。
2. 合作稳定性较差,易受冲突和外界干扰。 中班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在合作过程中常常坚持己见,难以理解和接纳同伴的观点。因此,合作过程极易因意见不合、资源分配不均(如争抢同一块积木)或短暂的失败而产生冲突,导致合作中断。他们的合作行为呈现出“易合易散”的特点,需要成人在一旁及时观察和调解。
3. 初步出现角色分工意识,但协调能力不足。中班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开始萌发简单的角色分配想法,如“你当医生,我当病人”。然而,这种分工多是基于对角色道具或外部行为的兴趣,而非对任务本身的深度理解。他们缺乏对合作流程的整体规划,分工往往模糊、混乱,在执行中容易发生角色重叠或职责不清的情况,需要成人的提示才能进行有效协调。
4. 社交技巧初步发展,但解决冲突能力弱。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往语言,如“给我玩一下好吗?”“我们一起吧”。但在合作受挫时,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告状、攻击、退缩或放弃等消极策略,而非通过协商、让步、解释等高级策略来解决问题。这反映了其情绪调控能力和同理心尚在发展之中。
三、促进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特点,教育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环境、组织活动,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科学引导。
1. 环境创设策略:营造浸润式的合作氛围
物理环境设置:创设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活动的环境。例如,提供大型积木、需要多人共同操作的体育器材(如拖拉小车、大龙球)、四人合作的棋盘游戏等。在空间布局上,设置合作性活动区,如“娃娃家”、“建筑工地”,自然诱发幼儿的交往与合作。
心理环境营造: 建立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班级氛围。教师应多用鼓励性、肯定性的语言表扬幼儿的合作行为,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这个塔又高又稳!”将“合作”树立为一种值得赞赏的品质,强化幼儿的合作动机。
2. 课程设计策略:嵌入系统化的合作课程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以合作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小组绘画(共画一幅画)、合作拼图、小组科学实验等。在活动中,明确设置需要共同完成的目标,引导幼儿自行讨论、分配任务。
文学作品引导:充分利用绘本故事进行价值引导。选择如《蚂蚁和西瓜》、《月亮的味道》、《好朋友》等强调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经典绘本,通过故事讨论,让幼儿深刻理解合作的意义和乐趣。
3. 游戏引导策略:在自主游戏中深化合作体验
角色游戏指导:角色游戏是培养合作能力的绝佳场域。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巧妙设置需要合作的情节,如“病人很多,医生和护士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忙得过来”,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学习分配角色、协调行动。
规则游戏应用:引入简单的规则游戏,如“运西瓜”(两人背对背夹球前行)、“接力赛”等。这些游戏本身规则就要求参与者紧密配合,能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切身感受到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4. 家园共育策略:构建一致性的教育合力
转变家长观念: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合作能力的重要性,避免其过度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
提供家庭活动建议: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创造合作机会,如亲子共同完成家务(一起整理房间、准备晚餐)、进行家庭合作游戏等。让家长学会观察和鼓励孩子的合作行为,并与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中班幼儿的合作行为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的过程,其特点表现为有意性萌芽、稳定性不足、分工初现和技巧欠缺。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这一客观发展规律,避免急于求成。通过有意识的环境创设、系统的课程融入、深入的游戏引导以及稳固的家园合作,四位一体地为幼儿提供大量实践、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循序渐进地帮助中班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协商、分享与配合,为其最终形成稳定的、高水平的合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董雪.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究 [J]. 求知导刊 ,2025(19): 128-130.
[2] 宁杨静 . 基于家园合作的幼儿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13): 107-109.
课题信息:本文系武威市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中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促进策略探究》课题编号:ZYLX{20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