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研究
王伟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苍江中学 529300
一、新时代新内容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互联网 + ”技术的普及对传统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冲击,使德育教育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方面,互联网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教育方式方法,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教育平台、视频、微课、课堂生动的 PPT 课件 等多种形式,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价值观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弥补了传统说教式德育的不足。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借助社交媒体快速传播,各种短视频平台及各个游戏平台对学生学习专注度等各个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社交软件,出现人际交往能力退化、现实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增加了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难度。
二、“互联网 +,9 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的机遇
现实工作中,“互联网 +”技术即给教师一定的机遇,也同时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定的整合能力,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造自己的教育生态。
(一)班主任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现在的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很多教育平台资源可以下载使用,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网等网站有意识的去搜集整理有关德育方面的微视频、PPT等,构建个性化的德育资源库。例如,将传统文化、红色故事、时代楷模等内容分类整理,结合班级实际需求开展主题教育,使德育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时代性。
(二)班主任教育方式应该以当代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的进行德育教育多元创新。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班主任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全天候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通过在线班会、匿名留言板等形式,能够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表达观点的平台,增强德育工作的覆盖面。此外,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模拟道德困境抉择,能够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道德判断能力,使德育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三、“互联网 +”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的挑战
网络时代在给我们班主任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教育难题。
(一)网络负面信息对德育教育的冲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谣言、低俗文化及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例如有部分学生受网络不良视频的诱导产生厌学情绪,吃不了学习的苦而选择躺平,接受“学习无用论”等不良的价值观。在网络世界中恶意评论、网络欺凌,寻找自己的存在感,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不思进取,让学校的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与现实中的道德规范形成反差,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
(二)班主任的信息处理能力与现实教育有滞后。部分班主任对“互联网+”工具的运用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推送层面,在德育教育的素材收集制作上面,有明显的短板,很多班主任只会简单的 PPT 制作,对于较为复杂的动态图片及短视频制作缺乏技术能力,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更无从谈起。很多班主任只能是在网上搜到什么就下载下来直接应用,在德育教育的主题性及连续性上有明显的不足。每个班级,每个班主任所授教内容也各不相同,德育教育生态呈现“碎片化”“随机化”
(三)打造德育教育生态圈亟待解决。互联网信息的即时性和碎片化特点,使得学生接收的德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一个学校的德育教育要形成生态,需要学校领导层与班主任协同合作,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代,适时同步的推出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而不应该让班主任盲目抓取网络资源,各自为政。要上下同一,步调一致充分利用班会、集会、家校群、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统一进行德育教育。而要进行这种协同式的学校德育教育,必须要学校整合教师资源,打造自己的德育教育生态圈。方能形成德育教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四、“互联网 +,9 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传统德育教育与网络时代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班主任应将互联网工具与传统德育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传统教育方式的直观性,形成二者的互补效应。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搭建学校班级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定期发布德育主题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或者个人德育教育资源库,定期合理的发布德育教育内容。如“社会主义价值观”红色故事、“环保小知识”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线下通过主题班会、学期研学、校园义卖等,组织学生将线上学习的德育教育内容制作成书法作品,或者改编成情景剧,在校园文化节中展示。同时,建立“线上问题反馈 — 线下及时解决”的联动机制,对学生在网络上暴露的思想困惑,网络暴力及网络不良思潮等线上问题,及时通过个别谈心、专题讨论等方式及时介入并进行疏导,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纠偏及引导作用。
(二)提升班主任互联网信息处理的业务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平台操作、大数据分析、网络舆情应对等,帮助班主任掌握“互联网 +”德育的实用技能。形成“能用”“能分析”“能处理”的“三能”能力。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部门定期举办班主任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网情事件实时通报,网情事件处理流程。提升班主任处理学生在网络班主任自身也要主动学习前沿技术,例如利用在线问卷工具开展学生价值观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德育工作的重点群体;运用班级管理APP 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生成个性化的德育评价报告,实现精准育人。
(三)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互联网的正面性与负面性,打造良好的上网习惯
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充当好家校联系的联络员,共同打造网络德育防线: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开展“网络素养”主题教育,教会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不良内容;二是建立班级网络公约,明确学生在社交平台、班级群中的行为规范,对违规行为及时干预;三是联合家长监督学生的上网时间和内容,推荐优质的教育类 APP,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通过多方协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育人氛围,让互联网成为德育工作的“助力器”而非“绊脚石”。
五、结语
“互联网 +”时代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班主任既要主动拥抱技术创新,善用互联网工具丰富德育形式、拓展德育空间,又要坚守教育初心,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通过构建融合式德育模式、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净化网络环境、深化协同育人,才能在“互联网 +”浪潮中把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赵一鸣 . 新高考改革下民办高中德育管理策略研究 .2025. 湖北师范大学 ,MA thesis.
[2] 任迎峰 .“互联网 + ”时代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策略探讨[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5,(09):181-183.
[3] 王海燕 .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 [J]. 天津教育 ,2024,(17):44-46.
[4] 何红秀 . 小学网络德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 湖北师范大学 ,2024.DOI:10.27796/d.cnki.ghbsf.2024.0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