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驱动下小学语文高段爱国主题写作指导创新
张嘉园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四小学 710061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应强化课程思政功能,将家国情怀培养融入语言实践。当前小学高段爱国主题写作普遍存在内容空洞、情感虚化等问题,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突破时空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基于政策导向,通过智能技术与写作教育深度融合,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助力学生实现从知识习得到价值塑造的跃升。
1 人工智能驱动下小学语文高段爱国主题写作指导概述
1.1 爱国主题写作的教学意义与挑战
在小学语文高段教育中,爱国主题写作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通过描写祖国历史、英雄人物或家乡文化,学生能够深化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面临教学资源单一、学生创作动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学生因缺乏对爱国主题的具象化认知,写作内容易流于口号式表达,难以将情感融入真实事例。此外,教师受限于课堂时间,难以针对个体差异提供精准指导,导致学生作品呈现同质化倾向。如何借助新兴技术突破教学瓶颈,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
1.2 人工智能与写作教育的融合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写作教育注入新动能。智能写作辅助工具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分析学生作文的情感倾向、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帮助教师快速定位教学盲点。例如,系统可识别学生文本中爱国元素的应用深度,自动推送相关历史故事、诗词名句等素材库,解决学生写作中“无米之炊”的困境。同时,AI 通过智能历史模拟,让学生置身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境中,直观感受革命精神。这种人机协同的教学方式,将单向讲解变为互动探究,引导学生从被动记录转向主动思考,使爱国主题写作真正成为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的表达载体。
2 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高段爱国情怀主题写作中的应用现状
2.1 技术工具的实际应用场景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渗透至小学语文爱国主题写作教学环节。部分教育平台通过 AI 写作助手为学生提供实时创作支持,例如智能推荐与爱国主题相关的经典范文、历史事件素材或优秀词句库,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在写作过程中,系统可自动检测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如识别“英雄事迹”“文化传承”等核心元素的出现频率,并生成优化建议。同时,虚拟现实技术被用于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学生可通过模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历史事件重现,积累真实可感的写作素材。
2.2 应用中的不足与局限性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但其在爱国主题写作中的实践仍存在多重挑战。部分 AI 工具对情感类文本的分析能力有限,难以精准识别学生作文中爱国情怀的隐性表达,可能导致评价结果偏离人文教育本质。技术生成的写作素材存在同质化风险,过度依赖系统推荐易削弱学生的原创思维,反而不利于个性化情感表达。教师对智能技术的操作熟练度参差不齐,部分年长教师难以有效整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兴技术工具。
3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高段爱国情怀主题写作指导的创新策略
3.1 智能化写作指导体系的构建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构建“动态指导—资源供给—情感激发”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推动爱国主题写作教学的系统化升级。在动态指导层面,AI 系统可依据学生写作初稿的语义分析结果,自动生成阶梯式修改建议,如针对主题偏离的作文推荐历史人物对比案例,对语言贫乏的文本推送诗词佳句库,实现“一稿一策”的精准辅导。资源供给方面,需建立覆盖红色文化、地域特色、时代精神的多模态素材库,通过图文、影音、虚拟场景的立体化呈现,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在写作中建立具象化认知。情感激发环节,可借助情感计算技术设计互动叙事程序,例如让学生与虚拟历史人物对话,或通过 AI 生成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故事情境,引导其将个人体验与家国情怀有机融合,从而解决传统教学中情感表达空洞化的问题。
3.2 师生协同教学机制的创新实践
人工智能需与教师形成“技术辅助—人文引领”的双向赋能关系,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范式。教师可依托AI 学情分析报告,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素材积累训练,利用智能推送功能强化历史事件记忆;对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引导其开展跨学科主题创作,如结合科学成就讲述科技报国故事。同时,需建立“AI 初筛—教师精评”的复合评价体系,系统自动检测作文的价值观导向与事实准确性,教师再针对思想深度、情感真实性等维度进行人工点评。此外,通过开展“ AI+ 教师”双师协作的写作工作坊,设计“重走长征路”虚拟研学、“我为家乡写传记”数字创作等项目式学习活动,既能发挥技术的情景建构优势,又能保留教师的情感共鸣引导作用,使爱国主题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实践载体。
结论
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赋能重构了爱国主题写作教学的认知场景与实践框架,但其本质仍是教育手段而非价值本源。技术逻辑必须服从育人目标,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被工具理性消解。正如叶圣陶所言“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唯有将智能技术的精准化与人文关怀的浸润性相统一,方能在数字时代真正培育出根植文化土壤的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 邢光花 . 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J]. 吉林教育 ,2025(07):74-76.
[2] 艾 文 君 .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渗 透 爱 国 教 育 的 研 究 [J]. 作 家 天地 ,2025(03):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