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工程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古丽加孜腊·阿迪勒坎
木垒县林业和草原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831900
前言
新疆木垒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是昌吉州荒漠化较严重区域。风沙严重影响生态、经济与居民生活。近年推进防沙治沙工程有成效,需科学评价绩效以提升成效、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契合实情的评价体系很关键。
1 防沙治沙工程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核心目标是改善县域生态,减轻风沙对绿洲、草场的侵蚀。绩效评价体系可量化特色植被如梭梭、红柳的恢复、土壤沙化改善及风沙天气减少等效果,及时发现植物存活率低、固沙措施老化等问题,调整种植方案与技术,提升生态修复能力,推动沙区生态持续好转。
1.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需持续投入大量人财物,从雀仁乡等地种苗采购到机械租赁、人工管护都需统筹。绩效评价体系追踪资源消耗,分析种苗成活率与成本、机械使用与作业量的匹配度,定位重复采购等浪费环节,优化调配,让资源高效转化为治沙成效,提升利用效率。
1.3 加强工程管理和监督
绩效评价体系为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提供可量化、可追溯的监督依据。定期评价能掌握头道沙漠等施工段进度与质量,识别监理缺失、工艺不规范等漏洞,强化全过程监督,重点管控风沙口治理等环节,倒逼按规划施工,保障质量,提升管理水平。
2 现有防沙治沙工程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指标不全面
当前木垒县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侧重生态层面,关注梭梭、胡杨等植被覆盖率以及防风固沙效果等。但防沙治沙工程不仅带来生态效益,对当地以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影响深远,如影响草场质量进而关系畜牧业发展,工程实施区域涉及众多农牧民生活。因此,评价指标应全面涵盖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以完整反映工程综合绩效。
2.2 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
在木垒县评价指标权重设置中,主观性较强。部分指标因传统认知权重过高,而对本地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至关重要的指标权重过低,如本地特殊生态下的土壤盐碱化改善指标。合理设置应依据工程目标,结合本地气候、土壤、人口分布等实际,用科学方法确定,保障评价客观公正。
2.3 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
现有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评价多采用专家打分法等单一方法。但当地沙化土地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单一方法难以全面考量工程绩效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如评价不同区域效果时,仅靠专家经验难综合地形、土壤、植被等多因素,应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提升结果科学性[1]。
2.4 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目前,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绩效评价结果主要用于考核奖惩工程实施单位,对工程决策与管理的指导作用未充分发挥,如后续规划中未依前期结果优化种植区域、调整树种搭配。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决策与管理部门,为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持续优化方案,提升绩效。
3 防沙治沙工程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评价目标和原则
评价目标是全面、客观、精准地评价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绩效,为本地工程决策、管理与监督提供科学依据。评价原则遵循科学性,确保评价方法与指标符合木垒县生态经济社会实际;客观性,依据真实数据评价;公正性,公平对待各评价对象;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与方法在本地人力、物力条件下易于实施,保障评价体系在木垒县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2]。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生态指标
生态指标是评价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绩效的核心。主要包含木垒县特色植被覆盖率,如反映梭梭、红柳等植被在工程区恢复程度与防风固沙能力;植被多样性,体现本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健康状况;土壤质量,涵盖土壤肥力、盐碱化程度改善等,对本地植被生长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重大;风沙控制效果,可通过监测木垒县风沙活动强度、输沙量等参数衡量,直观反映工程对风沙的抑制作用。
3.2.2 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主要有工程投资成本,涵盖木垒县工程建设费用,如在头道、二道沙漠治理的造林成本,以及运行维护费用,反映工程资源投入;经济效益,可从工程对本地经济增长,如带动沙产业发展、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以及农牧民增收等方面贡献衡量;产业发展指标,重点关注工程带动的沙棘加工、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在木垒县的发展情况。
3.2.3 社会指标
社会指标主要涉及就业机会,反映工程为木垒县当地农牧民提供的直接造林、管护就业岗位,以及间接带动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就业;社会稳定指标,关注工程实施对本地社会秩序、民族团结等方面影响;公众满意度指标,通过在木垒县各工程实施区域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居民对工程的认可与满意程度。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确定是木垒县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关键。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科学方法,结合本地专家对木垒县生态、经济、社会情况的深入了解与实际经验,确定各指标权重。在确定时,充分考量各指标在本地工程绩效中的重要程度及相互关系,如在木垒县生态脆弱区,生态指标权重可能相对较高,确保权重设置在本地条件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
3.4 评价方法的选择
为提升评价结果在木垒县复杂环境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工程绩效综合评价,处理评价指标在本地复杂生态、经济、社会条件下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使结果更客观准确。同时,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工程资源在木垒县不同区域、不同环节的利用效率评价,找出资源利用的有效前沿与改进方向。
3.5 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木垒县工程决策部门、管理部门与实施单位。对评价结果优秀的工程,如雀仁乡治沙站周边治理工程,给予表彰奖励,总结经验全县推广;对不理想工程,深入分析在本地特殊条件下的原因,如部分区域土壤盐碱化严重导致植被成活率低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工程管理与监督,确保工程绩效提升。同时,评价结果为木垒县后续工程规划与决策提供参考,优化工程方案,提高工程综合效益。
结束语
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是复杂系统工作。本文剖析构建意义与现存问题,从评价目标、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评价方法与结果应用等方面,提出契合木垒县实际的构建思路与方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可全面、客观评价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绩效,为工程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木垒县防沙治沙工程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协调共进。在后续实践中,需持续完善优化绩效评价体系,以更好契合木垒县不断变化的防沙治沙工程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由海忠 . 浅谈防沙治沙工程的重要意义 [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8,41(01):1-2+12.
[2]王翠 , 陈杰 . 阿和沙漠公路工程防沙体系养护方法探讨 [J]. 西部交通科技 ,2014,(03):1-5+37.
[3]李娜娜 , 高飞 , 骆劲涛 . 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 [J]. 林业科技通讯 ,2025,(02):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