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文本的深度解读与教学策略

作者

刘婷婷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雨城中学 四川雅安 625000

引言: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正从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中心逐步转向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人教版 2024 新教材顺应这一趋势,在结构设计上引入“Big Question”统领单元主题,并通过 Section A/B 问题链逐步展开阅读探究任务,同时结合“Project”和“Reading Time”等模块增强语言实践与跨文化理解。教师如何有效解构教材、设置多维教学目标,并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是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阅读教学效能的关键。本文以具体单元教学为例,分析教材结构优势,并提出教学实施路径建议。

一、新教材阅读文本特点分析

1. 结构与模块设计

每个单元在开篇页明确提出 Big Question 这一贯穿全单元的核心探究问题,如七年级上册 Unit 1“You and Me”中“How do we make new friends”,引导学生从整体主题进入学习。首页紧接学习目标与情景引入题(Look and share 问题),随后 Section A 与 Section B 分别以“小标题问题”展开,如“How do yougreet people ?”与“How do you start a conversation ?”,构成逻辑顺序,层层拆解单元大问题,同时支持教师课堂流程设计。在 Section A 开展主体阅读教学后,Section B 又紧接拓展深读与任务,形成问题链式结构。单元末尾设置“Project”板块,例如要求学生分组制作“新朋友档案”或对比中外社交方式,并通过“Reflecting”自评量规(I can…)对照单元目标反思自己的达成情况,是“学—思—评”一体化设计的典型体现。

2. 阅读难度与信息密度提升

新版教材篇幅明显加大,主题型语篇覆盖学生活动、健康、校园等真实场景,每个单元至少一篇主阅读 + 一篇 Reading Plus 附加阅读,后者文章长度可达 200 余词,接近中考题材篇幅。这类新增阅读篇广泛采用非虚构体裁,阅读密度与题目类型都更丰富,如分类、解释型问题、推断型思考题等,任务设计更复杂,学生需要分层处理信息并提出个人观点。词汇方面,七年级上册比旧版增加约 200 个新词,难度升级,且中考核心词汇目标已提升至约 1800–2000左右的词汇量水平,甚至部分较高年级词汇前移,如 discovery、ability 等词汇提前出现,使学生面临较高的语言输入挑战。教学中,教师需提供 scaffold 支持,如前导词汇预教、语篇结构提示表,以及分段阅读与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应对密集信息与更长篇幅。

3. 问题导向与批判性思维嵌入

新教材以问题链方式组织阅读教学。从 Big Question 到 Section A/B 再到项目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事实性问题(文本中说了哪些 greeting 方式)进入解释性问题(为什么这些方式适用于不同场景?),继而探询评价性或创造性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交友方式更适合中国学生?如何设计一个声音问候的小短剧?)。例如在 Unit 4 “Eat Well” 的阅读中,课堂首先请学生列出文本中的健康饮食建议(事实型问题),随后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将 certain food 归为不推荐类(解释型),再让学生评价自己的饭后零食选择,最后设计健康餐单(创造型)。教师通过高阶问题引导课堂讨论,促使学生从文本内容理解跃升到思维品质的拓展。

二、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方案

1. 教学目标设定与教材解构

教师首先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纳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三大维度设立单元目标。以七年级上 Unit 1 You and Me 为例,课堂目标可分别为学会介绍自己及他人、使用 be 动词谈论个人信息(语言技能)、理解中西交友方式差异并能进行简短比较(文化意识)、能够设计并分享个人档案展现思维创造力(思维品质)( 胡晓2025)。教师随后对教材进行分层解构,将 Big Question 翻译并分解为若干问题链对应 Section A、Section B,明确重点词汇与句型,并规划Project 或 Reading time 模块作为任务延伸。如将“Big Question How do we makenew friends”拆分为“如何打招呼”“如何开始对话”,配以 greet、introduce、conversation starter 等词汇,后续设计“制作自我介绍短视频”任务完成知识迁移。

2.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或简短视频短片激活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情境讨论:你如何结交新朋友,以自然情境引出 Big Question。精读环节中首先通过词汇导入与句型演练,让学生预测文章类型及主题,再进入文本阅读。在 Section A,中间可安排小组朗读与信息提取任务,如分段列出作者提出的几种交友方式;接着提出解释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些方式。Section B 则进入更高阶的问题,以比较、评价为导向,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讨论哪种方式更有效。教师将这些问题设计为问题链层次:事实―解释―评价―创造。在此基础上进入项目模块,如小组合作策划“班级交友活动”,使用 Reading time 中扩展阅读素材,学生要查找更多文化背景并撰写说明。这既训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最后加入 Selfassessment元认知反思环节,学生对照课前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记录 表达,教师进行指导反馈,并鼓励学生设定改进目标。

3. 教具与资源支持

真实照片与多模态材料广泛应用于新版教材中,有助于语境真实性的建构。教师可以整合电子课本中的视频片段、实拍图片以及课件素材,通过智能白板展示中外学生结交场景,提升学生语境感知力并增强课堂亲和力。此外引入在线协作工具,如云端文档共享、数字思维导图工具与在线投稿平台,支持教师集体备课与学生协作完成项目。例如学生在课后使用小组共享文档汇总朋友资料并撰写短文,教师可在线批注、给予即时报错和评价,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参与度。教材配套资源(电子课本、朗读音频、交互练习)也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方便教师灵活调用。

三、结束语

人教版新教材通过问题驱动、项目导向与语境真实的阅读任务设计,实现了语言能力、思维发展与文化认知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单元结构合理设定教学目标,采用多层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与表达,并结合项目任务与元认知评价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综合素养。新教材为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持续推进的结构框架,也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与支撑。

参考文献:

[1] 印海燕 . 深度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2,(0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