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研究

作者

余丽环

近些年来,随着财政资金投入到事业单位项目的规模持续增大,怎样达成项目资金的高效管理以及绩效提升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重点,可是当下诸多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与评价方面依旧存在理念不够先进、管理机制不完善、评价指标不科学这类问题,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形成了制约,将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理论相结合,推进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已然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方向 [1]。

一、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的意义

1.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对保证资金合理配置以及有效利用有着关键作用,借助科学的绩效评价,可及时察觉项目实施过程里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资源浪费现象,推动资金朝着重点领域和急需领域倾斜,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达成有限资金价值的最大化。

2. 加强项目执行监督

绩效管理给项目执行进程提供了规范以及标准,对加强项目进展与成果的动态监控有帮助,借助评价机制,可及时了解项目目标达成状况与效果,促使责任落实,推进项目管理规范化,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准以及公共服务能力。

二、当前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管理理念不全面

当下事业单位于项目支出绩效管理里,预算管理理念比较狭隘,欠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不少单位依旧以传统的资金使用当作导向,忽略了绩效和预算的紧密关联,致使资金分配以及使用缺少科学性与系统性,无法全面体现项目的实际成效和价值。

2. 预算项目绩效编制不细化

许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阶段没能将绩效目标细化,绩效指标的设置太过笼统,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这样模糊的绩效编制致使后续绩效评价缺少依据,很难准确衡量项目执行效果,对绩效管理的实效性以及项目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影响 [2]。

3. 绩效目标审核机制不完善

当前绩效目标审核环节出现了把关不够严格以及流程不太规范的状况,这使得部分项目的绩效目标设定存在不合理之处或者缺少科学依据,审核过程欠缺有效的控制以及监督,对绩效目标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产生了影响,对项目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形成了制约。

三、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和评价优化策略

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着重指出,预算不只是资金的安排工具,也是绩效管理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手段,把绩效目标融入预算编制以及执行的整个过程,可达成对项目支出的全面管理以及动态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项目实施效果,全面预算管理推动了预算与战略目标的衔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针对性与科学性。

事业单位要强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认识,可以具体开展专题学习会议,邀请预算管理专家讲解理念内涵与实施方法,促使理念在项目管理中得以贯彻,单位可建立预算绩效联动机制,将绩效指标与预算分配直接关联,保证预算资金支持重点项目与重点环节。定期开展预算执行与绩效分析,结合实际状况动态调整预算分配,防止资源浪费,凭借这些举措,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会逐渐内化为项目管理的常态,达成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以及效益最大化。

2. 细化预算项目绩效编制

细化预算项目绩效编制是达成科学绩效管理的根基所在,具体且加以量化的绩效指标可清晰明确项目目标,有利于后续的评价以及调整工作,提升绩效管理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3]。借助细化编制,可把宏观目标转化成具体可执行的工作内容,促使项目各个环节协同发挥作用,保障资金得以合理使用。

事业单位应当依据项目的性质以及目标,设定清晰的绩效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目标情况、完成情况等多个维度,制定有较强操作性的指标,比如成本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描述,单位可组织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人员一同参与指标制定工作,保证指标科学合理并且契合实际情况。建立绩效指标动态调整机制,结合项目进展状况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定期对绩效目标进行修订,如此一来提高了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还为后续绩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持续提高项目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3. 有效控制绩效目标审核

绩效目标审核是保证绩效管理有科学性的关键环节,健全的审核机制可对绩效目标的设定给予规范,保证其合理、具体且有可测量性,为绩效评价提供有效的支撑依据,有效的控制手段可避免目标过于宽泛或者脱离实际情况,提高绩效管理的严肃性与实效性。

事业单位应当构建多级审核制度,由项目主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绩效管理部门一同参与绩效目标审核工作。在审核进程中,着重审查目标的明确程度、可量化程度以及合理性,必要之时要求申请部门作出补充说明或者进行调整,可以引入专家评审机制,邀请内部或者外部专家对关键项目的绩效目标开展评估,以此提升审核质量,结合信息化手段,开发绩效目标审核平台,达成审核流程的透明化、标准化以及信息共享,便于进行追踪和管理。依靠完善审核制度,保障绩效目标科学合理,为绩效评价以及资金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制定合理绩效评价指标

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评价项目实施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指标需要包含项目的效率、效益、质量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要反映项目产出,也要关注其对目标群体产生的实际影响,合理的指标有利于全面衡量项目绩效,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空间,推动项目持续优化。

事业单位要依据项目特点,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立项合法性、立项合理性、筹资合规性以及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方面。指标应当有可操作性以及可量化性,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对项目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单位可以组织专家团队,依据行业标准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并定期修订指标体系,以此保证指标科学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绩效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达成评价过程自动化以及数据可视化,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与透明度。凭借持续完善指标体系,事业单位可有效监控项目实施情况,促使绩效管理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与评价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推动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强化过程监督与结果反馈,能够有效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未来,事业单位应持续深化绩效管理理念,结合实际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升专业能力,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实现项目支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 刘玮玮 .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绩效分析及评价 [J]. 国际商务财会 ,2024(8):39-42.

[2] 韦柳麦 .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支出项目绩效管理的难点探讨 [J].2024(11):154-156.

[3] 胡晓丽 . 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首席财务官 , 2024, 20(2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