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刘雅南
天津伟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0
1、引言
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性愈加突显。联合国人居署数据表明,到 2023 年超 56% 的全球人口住在城市地区且该比例在未来十年还会增加,城市化带来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压力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怎样靠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大数据技术是新兴信息处理工具,能给这个领域创新提供强大支持,并且这几年它在农业、交通、能源等行业应用价值明显,而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潜力慢慢被发掘出来。统计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投资里大概 15% 资金用于生态治理相关领域且园林绿化智能化管理占不小比重,这不光体现出政策高度关注,还给大数据技术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意义十分深远,海量数据采集、整合与分析能实现园林绿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规划到养护各环节且大数据技术可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优化生态服务功能。规划设计阶段,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获取城市环境数据以精准找出绿地分布不足之处并考虑气候、土壤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布局方案 [1]。另外,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植物选择与配置优化,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植物生长特性选出最适宜特定区域的植物种类从而提高绿化效果和生态适应性。灌溉系统智能化改造是大数据技术一大亮点,依靠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动态调整灌溉策略,不但能节水还可防止过度灌溉造成环境污染。虽然大数据技术在园林绿化领域应用前景良好,但如今存在数据标准化水平低、跨部门合作少等挑战,所以深入探究其应用场景和未来走向对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智能化转型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2、大数据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2.1 园林绿化规划与设计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城市园林绿化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园林绿化规划依靠经验判断与有限数据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复杂需求,而大数据技术进入这一领域后在数据分析、空间优化、资源分配等方面优势明显,通过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影像和人口流动数据,大数据可精准找出城市绿地分布的薄弱之处给科学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并且结合气象数据和热岛效应监测结果能确定重点增加绿化覆盖率的区域,在考量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需求后还能达成功能性和美观性统一,这种基于多源数据的规划方法不但让方案更科学也有效防止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问题。
另外,园林绿化设计中大数据技术发挥着重要角色且在植物配置以及景观效果预测上尤其如此,整合植物生长特性、土壤条件、气候参数等数据后就能构建起智能化设计模型以模拟不同设计方案的生态效益与视觉效果,这种数据驱动的设计方式不但可优化植物组合而且能预先发现潜在问题并作出调整进而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就拿某个一线城市来讲,引进大数据分析平台之后,在新建公园项目里实现了植物种类多样化选择与布局优化,绿地覆盖率提高了 15% 并且水资源消耗减少了 30% ,所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园林绿化规划精细化发展且给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打下了坚实根基。
2.2 植物管理与养护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管理与养护是核心环节且与绿化的长期效果和生态价值息息相关,不过传统养护模式效率低、成本高而难以满足大规模城市绿化的需求,大数据技术融入其中为解决问题提供新途径且在灌溉系统优化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尤为突出,借助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能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数据并加上历史气候信息就能制定精准灌溉计划从而避免水资源用得过多或者不够,某省会城市一实践就发现用了智能灌溉系统后年均节水率达 25% 以上并且植物生长质量也提高了不少,这种依据数据动态调控的方式既降低养护成本又增强绿化的抗逆能力 [2]。
除了灌溉管理,大数据技术在病虫害防治领域也有值得关注之处,依靠人工智能算法与图像识别技术能迅速检测植物叶片病变状况并结合环境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这样一来可实现早期预警与精准干预且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统计显示近五年全国病虫害造成的绿化损失率降了 10 个百分点,这当中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另外大数据平台还能记录与分析植物生长周期,修剪频率等关键指标以形成个性化养护方案,这些做法既延长了植物寿命又提高了整体景观效果,为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2.3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确保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而引入大数据技术后此事便能做得更高效、更全面。各类环境监测设备一部署,就能实时收集起空气质量、噪声水平、温湿度变化等方面的数据,从而动态把握园林绿化的生态贡献。比如,某个沿海城市的绿化项目经由大数据分析知晓,新增绿地让周边区域 PM2.5 浓度平均降了 12% ,这就给评估绿化项目社会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大数据技术还能整合多维数据以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对城市绿地碳汇能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等开展量化分析,这种系统化评估方式有助于优化现有绿化布局且能给未来生态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促使城市生态文明不断进步。
3、结论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在大数据技术推动下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迎来新发展机遇,因为研究显示大数据技术整合多源数据后,在规划设计、植物配置、灌溉优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能大大提高园林绿化的智能化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3]。这几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绿地面积每年大概增加 2.5% ,但传统管理模式满足不了高效、可持续发展需求,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园林绿化不但给科学决策提供强大支持,还能促使生态效益最大化。不过目前存在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技术成本高、专业人才少等状况,以后要强化跨部门协作,完善数据共享机制,重视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从而让大数据技术在园林绿化领域深度应用,助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该研究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且实践意义很深远。
参考文献:
[1]殷金蕾 ;. 城市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与养护技术综合应用 [J]. 居舍 ,2025(03):141-144.
[2]李博 ; 党媛 ;. 乡土植物在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漯河市沙澧公园为例 [J]. 现代园艺 ,2025(01):126-129.
[3]黄智杰 ; 陈剑峰 ;. 现代园艺技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12):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