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视角下行政管理通用类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门晓慧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管理精细化要求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已从传统的 " 事务执行 " 向 " 战略支撑 " 转型,对从业人员的沟通协调、应急处置、数字化应用等通用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南方电网作为全国领先的能源企业,业务覆盖五省区,行政管理涉及层级多、链条长,其能力建设面临规模化与个性化需求并存的挑战。企业培训作为能力提升的核心手段,如何通过体系化设计、精准化实施和动态化评估,破解行政管理通用类能力短板,成为南方电网实现管理升级的重要课题。
1. 南方电网行政管理通用类能力现状
1.1 行政管理体系基本概况
南方电网构建了 " 总部 - 分子公司 - 地市供电局 " 三级行政管理架构,形成了覆盖会议组织、公文流转、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等全流程的标准化体系。2023 年数据显示,全网行政管理人员超 2000 人,年均处理公文 15 万余份,组织各类会议8 万余场,在保障企业战略落地、跨部门协同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通过引入OA 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数字化工具,行政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公文流转时效较2020 年缩短 30% ,会议无纸化率达 85% 。
1.2 通用类能力提升需求迫切
尽管行政管理基础扎实,但面对新能源并网、电力市场化改革等新形势,通用类能力短板逐渐凸显:一是跨部门协同能力不足,部分行政人员在协调多部门参与的项目时,存在沟通壁垒突破难、资源整合效率低的问题;二是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在极端天气导致的电网抢修等突发场景中,行政保障的响应速度与预案执行力存在提升空间;三是数字化应用深度不够,虽掌握基础办公软件,但在数据统计分析、流程自动化(RPA)工具使用等方面能力薄弱。此外,随着 " 碳达峰、碳中和 " 目标推进,行政管理还需新增绿色办公规划、低碳运营协调等新型能力要求,现有培训体系尚未完全覆盖。
2. 南方电网行政管理通用类能力提升的培训瓶颈
2.1 培训内容与实战需求脱节
当前培训多以 " 通用课程 + 政策解读 " 为主,缺乏针对性设计。例如,公文写作培训仍聚焦格式规范,对 " 新能源政策解读类公文 "" 跨区域项目协调函 " 等场景化写作能力培养不足;沟通协调课程多采用理论讲授,未结合南方电网" 省地协同"" 政企联动" 的实际场景设计模拟训练。
2.2 培训方式创新不足
培训形式仍以线下集中授课为主(占比 72%),数字化培训工具应用有限。虽已搭建企业内网学习平台,但课程多为录播视频,缺乏互动性与即时反馈;情景模拟、行动学习等沉浸式培训方式仅在少数试点单位开展,未形成规模化推广。对于分散在五省区的基层行政人员,线下培训存在时间成本高、参与率低(年均参与不足4 次)等问题,难以满足常态化能力提升需求。
2.3 培训评估体系不完善
现有评估多停留在 " 参训率 "" 考试分数 " 等表层指标,缺乏对能力转化效果的追踪。例如,某分子公司开展的 " 应急保障培训 " 后,仅通过纸质试卷考核知识点掌握情况,未跟踪学员在实际抢修中的保障响应速度变化;培训效果与岗位晋升、绩效考核的关联度低,导致部分员工存在 " 为培训而培训 " 的应付心态,削弱了培训的驱动力。
2.4 培训资源整合能力薄弱
内部讲师多为行政部门负责人,虽熟悉业务但缺乏专业授课技巧;外部讲师虽理论功底扎实,但对南方电网的管理模式与文化特点了解不足,课程针对性较弱。此外,企业内部的优秀实践案例(如 " 台风天电网抢修行政保障预案"" 跨省电力交易会议组织经验 " 等)未形成标准化课程资源,导致优质经验难以快速复制推广。
3. 企业培训视角下行政管理通用类能力提升路径
3.1 构建场景化培训内容体系
基于南方电网行政管理核心场景,建立 " 能力 - 场景 - 课程 " 映射模型。针对跨部门协同场景,开发 " 电网项目跨区域协调工作坊 ",通过模拟 " 新能源基地建设推进会 "" 跨省电力保供协调会 " 等真实场景,训练行政人员的议程设计、分歧调解、资源调度能力;针对应急处置场景,联合安监、调度部门开发 " 极端天气下的行政保障沙盘 ",融入 " 抢修物资调配 "" 媒体应对 "" 后勤服务 " 等模块,提升预案执行与临场应变能力。同时,新增 " 绿色办公管理"" 数字化行政工具应用 " 等课程,例如通过 "RPA 在公文流转中的实操训练 ",帮助行政人员掌握流程自动化技能,将报表处理时间缩短 50% 以上。
3.2 创新混合式培训交付模式
构建" 线上 + 线下 + 在岗实践" 的三维培训模式:线上依托企业学习平台,开发微课(如 ′′5 分钟学会会议纪要 AI 辅助工具 ")、直播答疑(每月聚焦 1 个业务痛点)、虚拟仿真课程(如 " 政企对接虚拟场景演练 ");线下开展 " 行动学习周",组织学员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如" 优化地市供电局公文审批流程"),由内部专家全程辅导;在岗实践环节实施" 导师制",安排总部优秀行政人员与基层学员结对,通过 " 任务拆解 - 示范操作 - 复盘优化 " 的闭环训练,促进能力落地。该模式已在广东电网试点,参训人员的跨部门项目完成效率提升 40% 。
3.3 建立全链条培训评估机制
构建 " 四级评估 + 激励联动 " 体系:一级评估(反应层)通过课后问卷收集课程满意度;二级评估(学习层)采用情景测试(如 " 模拟撰写新能源政策解读简报")替代传统考试;三级评估(行为层)通过360 度反馈(上级、同事、服务对象评分)追踪能力变化;四级评估(结果层)将行政效率指标(如会议筹备周期、公文流转时效)纳入评估,与部门 KPI 挂钩。同时,设立 " 行政能力星级认证",将培训成果与岗位晋升、绩效奖金直接关联,激发员工学习动力。
3.4 整合内外部优质培训资源
打造 " 双师型 " 讲师队伍:选拔内部行政骨干进行 TTT(培训师培训),培养其课程开发与授课能力,重点讲授业务实操课程;聘请外部专家(如高校行政管理教授、大型企业行政总监)联合开发" 行业趋势 + 企业实践" 融合课程。建立 " 行政案例库 ",收集整理南方电网系统内的优秀实践(如 " 云南电网绿色办公实施方案 "),组织学员参与案例编写与复盘,形成 " 实践 - 沉淀 - 传播" 的良性循环。
3.5 搭建数字化培训支撑平台
开发行政管理能力提升专属模块,集成三大功能:一是智能诊断系统,通过能力测评问卷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二是资源共享中心,汇聚课程、案例、工具模板(如" 跨部门协调函模板 "" 应急保障 Checklist");三是数据看板,实时监控学员学习进度、能力提升曲线及培训投入产出比。平台上线后,南方电网总部行政人员的年人均培训时长增加至 60 小时,数字化工具应用率从 35% 提升至82%。
结束语
行政管理通用类能力提升是南方电网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通过场景化内容设计、混合式培训交付、全链条评估激励及数字化平台支撑的培训体系,可有效破解能力短板,推动行政团队从 " 事务执行者 " 向 " 战略支撑者" 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莉 . 大型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提升路径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 2022, 25(10):135-137.
[2] 陈明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行政管理人员能力建设探析 [J]. 企业改革与管理 , 2021(1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