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行政管理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
刘琦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地区的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城市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明确提出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制度、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参考,有效维护人民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中农村行政管理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滞后与创新不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社会管理理念滞后现象明显,未能及时适应时代变化和农村社会发展需求。许多地区仍延续传统管理思维,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难以有效应对新型农村社会问题。管理方法创新不足,未能充分引入数字化技术和现代管理工具,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新理念新方法,然而创新意识不强限制了管理实效。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与执行效率低下
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表现为职权划分不明确、管理流程不规范。在实际执行环节,基层管理部门常面临职责模糊、边界不清的困境,导致工作重复或责任缺位。缺乏明确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许多惠农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效果打折扣。农村社会治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缺失,权责不匹配问题突出,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削弱了整体管理效能。
(三)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化水平不足
农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管理人才匮乏,留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难以适应新时代管理要求。农村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普遍不足,特别在生态环境管理、数字技术应用等专业领域人才短缺。管理人员未能结合乡村振兴视角进行管理,依旧保持传统观念,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影响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二、乡村振兴中农村行政管理与社会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推动因地制宜的管理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农村管理部门摒弃陈旧思维模式,积极树立符合新时代农村发展特点的管理理念,从而为农村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地方管理部门应当树立因地制宜的管理理念,针对不同区域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特色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村民自治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创新治理模式值得推广,该模式鼓励村民在保留传统村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决策,形成自下而上的治理机制[1]。基层干部需主动学习和接纳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管理理念,将这些理念与传统乡村治理经验有机结合,打造智慧乡村管理新模式。具体实践中,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应体现为管理评价机制的革新,建立涵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调整,持续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
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的完善需在明确管理要点的基础上,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监督有力的管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政府部门宜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农村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职责边界和工作重点,消除管理盲区和责任真空。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改革传统议事决策模式,引入数字化民主协商平台,降低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门槛,提升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村民认同感。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社会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村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农村社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乡村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应用包括建立村民数字档案系统,实时记录和分析村民需求变化;开发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系统,实现惠农政策精准推送和村务公开电子化;创建农村应急管理数字平台,提高突发事件响应效率。这些数字化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农村管理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需要从选才、育才和用才三个环节综合发力,构建多元化、高素质的乡村管理人才体系。人才选拔机制创新应当突破传统模式,综合考察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乡土情怀等多维素质,重点吸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加入农村管理队伍。农村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应当更加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设计包括数字技术应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专题培训课程,培养复合型农村管理人才。新乡贤文化的弘扬与利用值得重视,地方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乡村能人返乡创业,发挥其在资源整合、技术引进、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基层管理团队建设应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格局,吸纳农村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民间文化传承人等加入村庄治理团队。管理人才激励机制也需创新,构建包含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的综合评价体系,增强农村管理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着力解决农村行政管理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通过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以及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提升治理效能,能够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未来应进一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加强农村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梅 . 新时期乡村治理困境与村级治理“行政化”[J]. 学术界 ,2021,(02):87-96.
[2] 张新文 , 张国磊 .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