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技术赋能小学各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蒋薇
图们市志诚小学
引言
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推动小学教学变革的关键核心力量。然而志诚小学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如教师对于数字技术应用的意识较为薄弱以及学生对于数字技术接受程度差异较大等等一系列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才决定开展此次研究工作,致力于将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以及构建全新教学模式的方式来破解上述难题,最终助力小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
一、数字技术推动小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课堂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板书结合讲授作为主要形式,各个学科的教学形式相对固化,而数字技术的出现成功打破了这种局限性。例如在语文教学当中借助 AR 技术能够生动地还原课文场景,从而让学生可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课文的魅力。数学学科则是运用动态课件来演示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容易理解。音乐教师通过利用数字音频编辑工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节奏的奥秘。劳动教育也借助虚拟仿真手段来体验劳动过程。除此之外,课堂还引入了在线答题以及小组协作平台等工具,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知识传递方式也变得更加立体多元。
(二)教学时空的拓展与延伸
常规的 40 分钟课堂时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深度,而数字技术通过构建线上学习空间这一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课后能够借助校园平台随时回看课程视频,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研习。以英语学科为例,其在线口语测评系统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口语练习并且及时获得相应反馈。体育与健康课程所打造的居家锻炼视频库,能够为学生课后运动提供专业指导。不仅如此,学校还联合其他小学开展跨校线上研学活动,比如共同观察数字气象站所呈现的数据信息,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学习边界,使得教学成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而形成一条持续的学习链条。
二、数字技术对小学教学主体的影
(一)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小学生在认知基础、学习节奏和兴趣点上存在显著差异,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数字技术通过构建动态学习分析系统,实时追踪学生的课堂互动、作业完成度、测试结果等数据,精准勾勒个体学习画像。例如数学学科,系统会自动梳理学生的错题类型,生成针对性强化习题,如几何证明薄弱的学生将收到更多图形变换类练习。语文学科根据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推送阶梯式课外阅读材料,从短篇童话到名家散文逐步升级。英语学科依据词汇掌握曲线,智能匹配听力素材难度,从单句听写过渡到对话理解。劳动教育则通过兴趣测评,推送陶艺制作、家庭园艺等个性化实践模块。这种“一人一策”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摆脱统一进度束缚,在适配的难度和内容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自主探究热情。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
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倒逼教师突破传统教学范式,推动专业能力迭代升级。志诚小学教师通过专题培训,逐步掌握多媒体课件开发、在线教学平台操作等技能。音乐教师运用数字音频工作站制作个性化伴奏,体育教师借助动作捕捉软件分析学生跑步姿势的生物力学数据。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教学数据分析平台,能直观掌握班级整体的知识盲区,如数学“鸡兔同笼”问题的错误率、语文阅读理解的失分点等,据此调整教案设计。同时,教师参与跨校线上课题研讨,借鉴其他学校数字教学经验,将“知识传授”的单一目标拓展为“素养培育”的多元维度,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数字工具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阅读,在劳动教育中通过虚拟仿真培养创新思维。
三、结论
数字技术以有效之姿推动小学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对教师与学生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技术应用不均衡等系列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在未来,应通过持续完善相关设施,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深度推进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以此让数字技术更妥善地为小学教育赋能,致力于实现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莉 . 数字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江西教育 ,2024,(48):26-28.
[2] 何欣雨 . 小学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的协同教学使用路径 [J]. 科幻画报 ,2023,(11):108-110.
[3] 许芳 . 基于融媒平台的小学教学数据库建设探析 [J]. 新闻传播 ,2022,(04):70-72.
本文系延边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课题《新时代数字技术赋能小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2024YBYL27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