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语文课时作业的长程设计
戴振慧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倡导“学科实践 ”与“综合学习 ”。然而,当前的情况是能够体现“教- 学- 评 ”一致性的闭环学习模式鲜少看到,各项学习活动板块分离,或是只存在于形式上的混合,并未实现整条学习链的贯通融合,且部分语文学科教师受制于传统教学思维,不重视前置预习作业、课堂练习作业,只提供形式单一的课后作业,使得“双减”政策的目标难以得到落实。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时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工作,引入长程作业这种新型作业设计方式,使课时作业能够充分体现“教- 学- 评”的一致性,具备综合性和和系统性。
一、课时作业长程设计的理念阐释
早在本世纪初,夏惠贤教授就曾指出,长作业是一种时间跨度较长的作业,该作业能将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1。课时作业的长程设计理念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衍生而来,强调以某一单元或某一主题为核心,通过“任务链 ”串联式的长程设计,跨越课程、课文、课时的限制,由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带动学生思维逻辑,由多维量规的立体评价推动学生知识建构。
二、课时作业长程设计的思路规划
课时作业的长程设计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自然衔接,强调构建完整真实的情境,倡导跨学科、跨课时的知识融合和思维整合,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具备全局视角,立足于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整体建构的思想,连接课程、教学和评价,设计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长程作业。
整体的设计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前置预习作业,激活学习任务;(2)课堂夯基作业,链接教学两端;(3)中程衔接作业,蓄力思维进阶;(4)课堂提升作业,引导探究学习;(5)课后延伸作业,实践反哺认知。
三、课时作业长程设计的实施案例
“教- 学- 评”一致性视域下课时作业的长程设计,强调应当将作业看作课程的一部分,充分扩展作业功能的外延,将评价体系嵌入作业设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阶梯式成长,达成“教- 学-评”各环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下面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基于“教- 学- 评”一致性视角设计本课的长程作业。
1. 锚定作业目标 构建情境链条
“责任”是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一共编排了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领悟先进的革命文化内涵。从学情角度分析,五年级学生隶属于小学高段,这一年龄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作业设计时应兼顾其精神成长的需求,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课时作业长程设计的情境链条搭建十分关键,在长程设计中,作业任务不再是孤立的知识训练,而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情境,覆盖每一项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整合上述需求,《军神》的课时作业长程设计便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出发点,创建校园广播站特邀记者招募活动的生活情境,从投稿材料的准备工作入手,使学科作业与实践活动密切结合,以真实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2. 前置预习作业 激活学习任务
预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将前置预习作业纳入到长程设计的一环,可以巧妙解决作业形式单一,学生负担过重,预习质量难以反馈等问题,形成系统性长任务驱动链条,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以《军神》为例,本环节作业设计为:
任务 ① 小记者热身活动 提取新闻关键词,即以看拼音写词语的形式分别写出与沃克或刘伯承相关的词语,如:审视、慈祥、一声不吭等。
任务 ② 小记者放大镜 获取新闻引言,即找出课文题目的由来,摘抄沃克医生的原话,将此作为新闻报道的引言,并体会这句话表达了沃克医生怎样的情感。
3. 课堂夯基作业 链接教学两端
第一课时的课堂学习与前期的预习作业并不是割裂的,在完整的情境链条下,课堂作业应承接前期预习所学,体现较好的延续性。以《军神》为例,课堂夯基作业在前期预习作业引导关注课文“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刘伯承身份的转变和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转变,组织填写新闻人物解密档案,并通过课堂交流的方式,推进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评促学。
任务 ③ 小记者大调查 填写新闻人物解密档案
4. 中程衔接作业 蓄力思维进阶
在第一课时的课堂学习完成后,此时,学生获得的知识和产生的理解,一般会呈现出强化或消退这两种结果,因此这一阶段的作业设计的重点就是围绕学习目标,发挥作业的巩固、发展功能,推动学习主体逐步迈向更高层次的思维境界。以《军神》为例,这一部分的作业设计由课内文本过渡到课外资料,由对人物品质的精读探究延伸至对人物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彰显了思维张力。具体设计为:
任务 ④ 小记者大探讨 搜集有关刘伯承的资料,与你的同学交流这些话题,如果没有清醒的大脑,可能会对刘伯承后来的革命生涯造成什么影响?你怎么看待他的选择?
5. 课堂提升作业 引导探究学习
第二课时的课堂提升作业是实现思维跃迁的重要一步,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行为具有导向性,教师可通过巡视指导、小组研讨等方式,利用作业设计搭建思维支架,并将课堂作业成果作为评价探究过程与效果的重要依据,实现“教 - 学 - 评”一体化。以《军神》为例,此处的作业设计由外向内,强调抓住外部细节表现探秘人物内心世界。具体设计如下:
任务 ⑤ 小记者抓聚焦“抓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新闻摄影技能,在文中找出一幅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用简短文字概括画面内容,并推测此时画面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抓拍镜头”,选出本组的最佳摄影作品。(提示:请关注课文中关于“动作、语言、神态 ”的描写,这些文字所对应的图片较为直观)
6. 课后延伸作业 实践反哺认知
当前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倡导多维度的学习资源整合,着力构建动态的、开放的、立体的知识学习网络。在此基础上,课时作业长程设计的重点在于突破传统教学、评价的边界,鼓励数智赋能的综合实践性作业。以《军神》为例,在真实的校园生活情境中,面对校广播站小记者的招募活动,长程设计中的每一项任务,都成了“小记者”身份的必备技能,与此同时,最后一个环节生成的作业成果,通过校广播站、校公众号等平台构建出一个立体评价反馈载体。本环节作业设计如下:
任务⑥ 小记者来述说 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故事讲述能力。请你围绕《军神》这篇课文,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以他的口吻为校广播站录制一段讲故事音频,音频一经录用,即获得校园小记者候选资格。
参考文献:
[1] 夏惠贤,王小平,吴瑞莲 .”长期专题作业”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0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