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播撒科学家精神的种子

作者

陈玉蝉

闽侯县甘蔗中心小学

科学家精神蕴含着诸多宝贵品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让语文教学更具深度与内涵。学生不仅在语文学习中获取知识,还能塑造积极向上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一、科学家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科学家精神能为语文学习注入新活力

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态度,能够启发学生在学习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一丝不苟、细致认真等,能够以严谨态度对待字词、篇章,不浮夸、不敷衍。例如,在写作过程中,学习科学家对待实验数据般精准地运用文字,使表达的准确性有效提升。

(二)科学家精神能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科学家精神的爱国情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例如,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学习他的事迹,学生能够意识到,爱国是最高尚、最朴实的情感。

(三)科学家精神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科学家敢于突破传统、勇于探索和创新,科学家的创新思维与语文教学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相得益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性解读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的写作题材,进而将学生的思维边界拓宽。科学家精神还包括坚韧不拔的毅力,学生在理解复杂文言和背诵长篇古文时,通过对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和借鉴,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攻克语文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和困难。

二、科学家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科学家精神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课文,都蕴含了科学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里的科学元素进行巧妙挖掘。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进行了诠释。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则对居里夫人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科学事业的精神进行了歌颂。在讲解这些课文时,教师应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启发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刻体会。

例如,在讲解《赵州桥》时,教师可介绍李春的匠心独运,启发学生对古代桥梁建筑的奥秘进行探究,对工匠们严谨求真的设计思路切身体验,从石拱桥的弧度到桥身的承重原理,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讲授《琥珀》一文,则带着学生穿越时空,对琥珀形成的科学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需基于证据与合理推测。

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时,教师对张衡的钻研探索精神进行讲述,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由衷敬佩科学家的专注与坚持,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其求真务实、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习作训练中,让学生以“我敬佩的科学家”为主题创作,促使他们深入了解科学家事迹,感悟创新、奉献等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如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毅力,在学生心中,让科学家精神生根发芽。

(二)开展科学主题活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组织和实施多样化的密切关联科学的主题活动。例如,举办“科学家故事大赛”,学生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的搜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分享。通过这种形式,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并在整个过程中,对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与精神内涵深入了解。教师还可组织“科学手抄报”活动,在搜集资料、设计版面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入理解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家精神,同时使自身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与科学探究,在活动中学生能对科学家精神的魅力亲身体验。

(三)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打破,勇于创新教学方法,积极丰富课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巧妙结合,将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教师在在语文课堂上,还可对科学情境进行创设,对科学家的探索过程进行模拟。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现象的课文时,启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提问、假设和验证。以《雨的形成》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对雨形成的好奇心,教师可先设置问题情境,再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对雨的形成原理进行解释,最后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能对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好的理解,进而对其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进行培养,同时也能使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有效增强。另外,教师还可创设情境引导阅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与科学相关的情境问题,如在学习古代天文知识时,提问“现代天文学有哪些新发现”,将学生好奇心有效激发出来,推荐《宇宙简史》等书籍,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找答案,培养探索精神。

(四)引导课外阅读

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类书籍和科学家传记。如《昆虫记》《万物简史》《钱学森传》等书籍,通过阅读心得和体会的分享,启发学生对科学家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行领悟,将学生的科学视野拓宽,让他们在阅读中汲取科学家精神的养分。其次,教师可在班级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科学类书籍,交流感悟与思考。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对书中科学家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执着进行探讨,强化科学家精神的理解。比如阅读《居里夫人传》后,让学生分享居里夫人坚韧不拔的品质对自己的触动。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撰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对阅读中的科学知识、科学家故事及自己的心得进行记录,教师通过批阅给予反馈与鼓励,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深入了解和认识科学家精神,使自身的语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组织和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可组织科学小实验、参观科技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进行模仿,对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如种植植物、观察星空、制作简易科学模型等形式多样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语文知识。通过实验报告和实践日志等形式,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对科学家精神进行践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科学家精神的实质深刻领悟,使科学家精神在语文学习中生根发芽。开展像“纸船承重”等科学小实验, 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摸索规律,领悟探索未知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另外,组织学生开展观察自然活动,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周期、昆虫的生活习性密切观察,用日记记录点滴发现,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进行观察,这正是科学家所必备的素养。

当科学家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将在文字的世界里,踏上求真探索的征程,这颗种子必将在他们心间生根发芽,绽放出智慧与创新的繁花。

参考文献:

[1] 覃秋明, 吴燕. 育黄大年式青少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 辽宁教育 .2024,(6).

[2] 简晓霞 . 将科学知识渗透于语文教学 [J]. 小学科学 .2024,(9

[3] 谢菲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家精神教育探究[J]. 文渊(小学版),2024(1):576-578

[4] 薛菲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科学教育精神研究 [J]. 电脑校园 ,2021(10):3525-3526

[5] 宗爱芳 , 杨斌 . 科学家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路径研究 [J].教育参考 ,2023(4):62-67.

课题: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 年度课题“以福建科学家精神”赋能创新人才本土培养的路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BK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