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构:基于减负提质的策略探索
萧丹婷
东莞市企石镇江南小学 5235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说:“学生的作业本是所有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事实的确如此,课后作业并不只是学生知识巩固、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主要手段。
然而长久以来,小学语文的课后作业模式习惯于独沽一味。不是“抄抄写写”,就是“阅读习作”。作业局限于室内、局限于机械重复、局限于书面练习,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既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与国家的“双减”政策格格不入。如何摆脱这种传统、落后的“刷题”模式,使作业不再重复、低效、枯燥,从而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中之重就是要优化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设计,不但可以提高作业质量、使作业出彩,而且可以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潜能开发的助力。
其实,高效而又出彩、灵动的课后作业,非但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更能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激发学生的成长情感,释放学生的心灵。那么,运用什么策略才能有效地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更好地实现减负提质的目的呢?
一、知己知彼,实现三个熟悉
(一)精准导向,熟悉课程标准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这门课程的纲领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和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一针见血地指出:“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规范化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各学段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的依据,反映了在不同阶段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基本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师首先应该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准把握所任教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二)高效务实,熟悉教材内容
学习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是教师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彻底理解教材,对教材内容了然于心,才能灵活、高效、务实地优化作业设计,并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巩固和掌握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因此,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我们应该深度解读所任教年级的语文教材,熟悉各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以教材为蓝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让学生感到似曾相熟的作业题目。
二、成竹在胸,把握四个维度
(一)精确控制,把握数量限度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为了有效减轻学生不堪重负的课后作业负担。而要减轻学生不堪重负的课后作业负担,关键要按要求严格控制学生的课后作业总量。如果盲目追求数量,学生很容易会失去做作业的“好心情”,更甚的是会产生厌学心理。虽然他们大都能在教师或家长的压力下完成作业,但他们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造成作业效率低下,也就失去了做作业的意义。反之,如果片面追求“减负”,太少的作业如同蜻蜓点水一样,也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作用。因此,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应精确把握作业的数量限度。
(二)关注目标,把握题目难度
在优化作业设计时,教师也应该把握好作业的难度。如果作业太难,学生就会如同“老鼠拉龟”一样——无从下手。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丧失,以及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反之,如果课后作业过于简单,不仅达不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要精准把握作业的难度,从而达到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项作业。
三、灵动自如,妙用五种设计
(一)尊重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同一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如果让不同的学生做相同的作业,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吃不饱”和一些学生“吃不了”的奇怪现象。长此以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抑制。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是不应视而不见的。因此,设计的课后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以便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做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作业。这样,就可以令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后进生能保证完成基本目标,中等生能尽力完成发展目标,优等生能努力实现创新目标。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花钟》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种作业供学生选择:第一,抄写生字词。第二,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不同鲜花开放的情形。第三,模仿课文中描写鲜花盛开的句子,写出一种你喜欢的鲜花是怎样盛开的。设计这样有梯度的分层作业,学生也就能够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作业,从而有效地调动了班级中各层次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二)亲身探究,设计实践作业
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在实施“减负增效”的过程中,实践作业的优化设计尤为重要,它已成为小学语文作业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果只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就不能体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使用语言的技能”的要求。实践作业就是让学生把作业变成一种乐趣、一种创新和游戏的过程,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再是“纸上谈兵”。在设计实践作业时,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完成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周末和家人一起去郊游,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韵味。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动多变的。我们在优化作业设计时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依纲靠本,以人为本,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情、学情、家庭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将各种策略灵活巧妙地运用于具体的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中,做到百花齐放。让孩子们在真情涌动中完成作业,提高语文素养,形成核心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教”与“学”擦出更闪亮的火花,从而更好地落实“双减”,最终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兴忠 . 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浅议 [J]. 学周刊,2021(10).
[3] 姚春晖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策略 [J]. 情感读本,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