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研究
刘永忠
天津滨海建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7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协同管理机制研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课题,对建筑工程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降低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发生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内在关联性分析
1. 质量是安全的基础保障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质量的优劣。建筑结构施工质量低劣,就会产生塌方事故,机械设备质量不过关,就会产生设备事故等,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造成建筑施工寿命减短,安全隐患大,比如:混凝土强度不够,钢筋强度保护层厚度不够等,使结构承载力低,在外力作用下,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安施工的质量第一,没有质量安全,就没有安全。
2. 安全是质量的重要体现
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在施工中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可能造成人员、设备受到伤害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例如,缺乏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可能造成坠落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工期延误、后续工序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等。只有安全的施工过程,才有可能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减少人为问题导致的质量事故。安全管理也是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3. 质量与安全的目标协同性
建筑工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使用功能,也就是符合安全。质量目标追求工程适用、耐久和可靠,安全目标追求工程施工和使用工程的安全,都是为了工程的效益服务。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为了实现工程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服务,所以质量安全管理目标的协同,是提升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
二、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机制构建
1. 目标协同机制
目标协同是质安协同管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建立统一质安目标系统,落实各阶段各方的质安目标。做到目标统一,目标可行。目标确定坚持“质为先、安为先、协为先”原则,将质目标和安目标有机结合,形成涵盖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目标体系;建立目标分解制度,将总目标分解到部室、到岗位,做到责任落实、责任考核、目标落地。
2. 组织协同机制
组织协同是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的组织保障。企业成立以企业领导为组长的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委员会,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组织落实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工作;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质量责任人、安全责任人为副组长,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施工班组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小组,组织协同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构建组织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质量和安全协同管理会议,讨论解决质量与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共享信息和资源。
3. 过程协同机制
过程协同是质量安全协同管理的核心。把质量安全落实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协同。事前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把质量安全协同控制落实到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重要环节、关键部位的质量及安全控制内容;事中控制,制定质量安全联合检查制度,定期组织联合检查施工现场,并同步开展质量验收及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并进行跟踪整改;事后验收,制定质量安全联合验收制度,把质量安全协同管理落实到工程验收评价中,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4. 信息协同机制
信息协同是质量安全协同管理的效率基础。建立质量安全统一信息管理平台,整合质量安全信息,如质量检测信息、质量安全检查信息、缺陷排查信息、人员管理信息等,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动态化,利用 BIM 技术建立工程三维模型,将质量安全信息内嵌到模型中,实现质量和安全的信息可视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现场质量安全状况,利用传感器检测实时采集信息,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发出报警声。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质量安全信息的分析和挖掘,为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协同管理的科学
性和准确性。
5. 评价协同机制
评价协同是评价质量安全协同管理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协同管理评价机制,以协同管理的目标完成情况、组织协同、过程协同、信息协同等作为指标体系纳入评价机制,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期进行质量安全协同管理效果评价、查找问题不足、提出整改方案,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使各部门、人员都自觉参与到协同管理中来,形成良好的协同管理氛围。
三、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机制的实施路径
1. 强化理念引导,提升协同意识
对建筑企业管理层、员工开展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意识培训学习,通过案例、专题讲座的形式让企业管理层、员工从思想上更加理解质量与安全的关系,树立“质量与安全一体化”管理意识,将协同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让企业“人人讲协同,事事讲协同”的管理氛围,使协同管理意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2.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协同实施
健全完善安全质量协作管理目标责任制、沟通协调制度、联合检查制度、信息制度、评价考核制度等协作管理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让协作管理有制度的依据。强化制度执行检查和监督,让执行者真正地执行,违反制度的坚决处罚,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3. 加强技术创新,支撑协同管理
加强信息技术在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企业推广应用BIM 技术、互联网物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协同管理技术含量。加强协同管理产学研结合,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软件与平台,为协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加强职工技术培训,提升先进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协同管理水平转化。
4. 培育专业人才,提升协同能力
加大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通过引进、培养等途径,形成懂质量、懂安全、会协同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制定培养方案、开设培训课程,提高职工协同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鼓励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高专业水平;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协同管理中表现优异者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结语
随着国内建筑企业的发展,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也将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新的方向,建筑企业需要积极改变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模式,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优化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协同管理模式,引导国内建筑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倩 . 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协同模式探究 [C]// 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25.
[2] 刘平 .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协同控制措施研究 [J]. 中国厨卫 , 2024,23(12):66-68.
[3] 李明 .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研究 [C]// 第二届工程技术管理与数字化转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