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撷教学智慧,绘课堂美篇

作者

魏潇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

引言:传统英语课堂常陷入“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语言运用能力薄弱。随着数字技术普及,教学手段迎来革新契机。智能工具不仅打破时空限制,更通过数据追踪精准捕捉学习需求,让英语学习从机械记忆转向能力培养。

一、课前智慧激趣:数字资源赋能预习环节

(一)微课引导式预习

传统的预习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微课视频却能将这些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一段校园运动会的实拍短片就能让学生们眼前一亮。画面里运动员们正在奔跑,啦啦队成员们挥舞着彩球大声欢呼,动态场景自然而然地帮助学生理解“be+doing”的结构。视频的结尾还嵌入了几道选择题,学生完成之后,平台会自动统计出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方便老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一来预习变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自然更高[1]。

(二)问题驱动式任务单

问题驱动式任务单则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思考的闸门。平台发布的预习任务不再是机械的抄写,而是充满挑战的探索题。比如学“气候变化”单元前,任务单要求用英语采访家人对极端天气的感受,并上传语音回答。系统自动将语音转写成文字,全班答案拼成一幅“气候问题情绪地图”,红色标注愤怒,蓝色表达担忧。教师根据这张地图调整课堂讨论方向。这种预习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全班智慧的火花碰撞。

二、课中智慧互动:构建沉浸式“数字课堂生态”

(一)AI 互动场景模拟教学

AI 互动场景模拟教学把教室变成跨文化交际实验室,当虚拟导游用英伦腔介绍大本钟时,学生戴着 VR 眼镜“站”在泰晤士河边提问,AI 不仅纠正“touristattraction”的发音,还会反问“Whatelsedoyouwanttoknow?”,逼着学生组织更复杂的句子。害羞的学生尤其受益,他们用卡通头像代替真实面孔对话,压力小了但练习量翻倍。最有趣的是AI 的临场反应,当学生结巴着说“Iwantto...”,系统会提示“Try‘I’dliketo’”,这种实时脚手架支撑让表达越来越流畅[2]。

(二)“翻转课堂”协作探究式学习

翻转课堂协作探究则彻底颠覆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小组用数字白板制作“全球美食”调查报告时,墨西哥卷饼图片旁标注着学生自录的解说词:“Thetortillaismadefromcorn,notwheat.”其他组员扫码就能听到发音并点评。教师巡回指导时不再纠错,而是用平板拍下精彩片段投屏,全班瞬间变成评审团,用英语争论“披萨该算意大利还是美国文化”。课堂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思维在语言实践中不断生长[3]。比如在《AmazingPlantsandAnimals》单元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字工具设计了“自然探险家”任务。课前学生通过平板观看 3 分钟微课,视频中袋鼠跳跃的画面配合字幕“Kangaroosusetheirstrongtailstobalance”,学生跟读时,AI 语音系统即时评分, 80% 的学生在“balance”一词的发音上反复练习。课中环节教师分组布置任务:第一组用学校提供的植物图鉴APP扫描校园树木,生成英文标签;第二组通过 AI 对话机器人扮演“动物学家”,回答预设问题。一名学生紧张地问:“Howdochameleonschangecolors?”机器人反问:“WhatdoYOUthink?”引发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自发用手机查词典补充词汇,如“camouflage”(伪装),并将新词添加到共享白板。课后平台自动推送个性化练习:对课上表达流畅的学生开放“动物配音”挑战,为纪录片片段配音;对语法薄弱的学生推送“句子拼图”游戏,将“TheArcticfox/survives/incoldweather”的乱序单词重组。两周后,班级英语角活动中,学生主动用“Ilearnedthat...”分享数字任务中的发现,口语表达明显少了“背书感”,多了真实交流的节奏。

三、课后智慧提升:精准化拓展与个性化指导

(一)智能错题归因与重构训练

过去的错题本往往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抄写正确答案,效果并不理想,而现在借助智能学习工具,错题本变成了个性化的进步路线图。比如 Fun学 APP 可以拍照录入错题,AI 会自动分析错误类型,比如是时态混乱还是介词搭配错误,然后推送相似题组进行针对性训练。这些题目难度逐步递增,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正确率才能解锁下一关,就像打游戏一样充满挑战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错误不再反复出现,因为训练内容始终瞄准他们的薄弱环节。家长也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从应付作业变成了主动查漏补缺,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4]。

(二)英语数字阅读与听力拓展

数字阅读平台则像 24 小时不打烊的英语咖啡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比如喜欢动物的孩子会收到《HowSeaTurtlesFindTheirHome》这类科普短文,配套听力先以 0.8 倍速播放关键句“TheyuseEarthsmagneticfield…”,熟练后切换常速版时,隐藏字幕功能迫使耳朵全力捕捉信息。这种设计尊重个体差异,有人三天读完一级别,有人反复听同一篇直到听懂每个连读,但进度条永远向前,不会有人被贴上“慢学生”标签。

结语: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表明,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破解传统课堂的诸多难题。从微课动画激发预习兴趣,到AI 场景模拟提升口语表达,再到智能错题系统实现精准补漏,数字工具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重塑了师生关系和学习生态。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英语教学将迎来更多创新可能。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初心不能改变。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数字化教学才能真正走向深入,为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晓绚.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英语教师,2025,25(09):61-64.

[2]罗健梅.数字化技术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的实证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18):161-163.

[3]王鑫,陈雪.英语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初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J].海外英语,2024,(15):176-178.

[4]李淼樱.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