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讨
冯洁芸
新兴县第一中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在“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设”中指出,“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这一理念强调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以新兴县为例,它位于广佛肇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的交汇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对于地理教学的开展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教师要将乡土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联结,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创设乡土情境,激活认知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再加上地理知识抽象性强,学习难度大,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创设乡土情境则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生也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体会到到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大气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给出一组新兴县夏季午后城区降雨的照片,唤醒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回忆,再提出问题“新兴县在晴热午后常突降暴雨,雨后天气迅速转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问题导入新知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情境代入初步推测可能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的空气对流有关系。随后,教师展示新兴县地形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局部气流运动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再结合直观资源向学生讲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大气环流对局部天气的影响,深刻体会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提升学生对本土地理现象的探究欲望。
二、融入乡土数据,促进知识构建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获取地理信息、推导地理规律,自主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乡土环境的真实数据,让学生结合数据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使学生在分析本土问题时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内在规律,加强知识掌握。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引入新兴县丝苗米种植产业的相关数据。教学中,教师先展示新兴县不同丝苗米种植区的降水量、温度、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数据,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丝苗米种植对环境的要求,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随后,教师提供丝苗米产业的市场需求、交通条件、政策支持等相关数据,学生分组讨论人文因素对丝苗米种植模式与生产方式的影响。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新兴县丝苗米种植的区位优势,再将新兴县案例与教材内容进行一一对应,根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梳理知识结构,构建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知识框架,发展综合思维,增强区域认知。
三、设计驱动任务,强化迁移运用
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2]。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与乡土地理素材结合起来,通过任务驱动知识内化与实践探究,使学生能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中“河流地貌”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结合新兴县簕竹镇河谷地形特征设计“村落布局合理性分析”任务。教师提供的乡土地理资源包括簕竹镇河流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及现有村落分布示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原理,分析现有村落布局的优势与隐患,并从预防洪涝风险的角度提出布局优化建议。例如,学生分析出多数村落聚集在凸岸地带,部分临河村落位于凹岸陡坡处,考虑到凹岸村落面临的洪水冲刷与地基不稳问题,提出将存在洪涝风险的村落向凸岸平缓地带进行迁移的建议。这一任务使学生综合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加强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人地协调观,提升地理实践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乡土情境、融入乡土数据、设计驱动任务等加强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激活学生的认知兴趣,促进知识构建、强化迁移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焦洪霞.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5-06-10].DOI:CNKI:CDMD:2.2007.158217.
[2]周光发.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3.3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