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王川
重庆市涪陵第十七中学校 408109
一、提高学生对思维导图的重视程度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思维导图的重视程度,只有提高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思维导图有效地应用其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知识的讲解中,使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1]。
二、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比较强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圆锥,在没有风和水的情况下,圆锥还可以继续成长吗?根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一个有风和水的情况下,圆锥还能继续成长吗?”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来进行建模。在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一些训练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2]。
(二)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和自我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例如,在“方程”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方程”这个概念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将一个方程表示出来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方程”这一概念。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来思考:“在一个长方形中,如果是一条对角线长为 1.5 厘米的线段,那么这个长方形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将对角线加长一倍,那么这个长方形是什么形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让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创新,开拓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多角度地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在一个封闭的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小于容器的容积,那么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这个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如果你是一个圆锥,你会怎样做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个容器还能继续成长吗?”
三、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思维导图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的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数学问题。例如:在进行“概率”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彩票中奖概率”“彩票中奖的可能性大小”等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一方面知识的学习,能够明白“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在公交车上,一位乘客下车时不小心摔倒了,这时有几个乘客会上前去扶起他?很多学生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去扶起他,也有很多学生可能会默默地看着这位乘客自己站起来。教师在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后,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出该问题的答案[3]。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另外,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结合使用,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之,教师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合理运用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地提升,最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雪芬.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15):13-15.
[2]樊建兵.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智力,2022,(05):64-66.
[3]田海艳.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分析[J].考试周刊,2021,(6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