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机电厂以人才梯队构筑驱动技术创新引擎
魏姝姝 陈青
江苏华电昆山热电有限公司
1 引言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燃机电厂因其高效、环保的特性,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地位日趋显著。面对日益复杂的技术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昆电公司注重通过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构筑机制,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确保在新一轮电力行业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
2 现状分析
经统计维护部班组共计 23 名员工,机务班组 11 人中,50 岁以上的成员占据显著比例,为 9 人,占比达到 81.8% ,凸显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青年员工仅 2 人,且青年员工专业工作年限分别为 4 年和 1 年,经验积累不足。热控班组6人中,50岁以上员工占半数,其余3名员工从事热控专业的年限分别是15年、7 年和 4 年,呈现出一定的年龄梯度和工作经验差异。电气班组共有 6 人,其中接近 50 岁的有 2 人,占比 33.3% ,余下 4 名员工从事电气专业的年限分别记录为 12 年(两人)、9 年和 4 年。每位员工可能专注于一至几个专业领域,全面掌握所有专业知识难度较大。在日常值班安排中,每个班组每日指派一名人员负责现场突发情况处理,但由于个人专长领域的局限性,当遇到非擅长领域的问题时,可能会面临应对挑战。
3 主要做法
3.1 实践熔铸培训体系,锤炼技术硬实力
从缺陷深析启教,青年骨干技术授课,生产部门组织青年骨干开展以综合性设备缺陷和复杂故障解析为核心的技术培训项目。结合设备运行原理、系统流程图示、详尽的实物图片、设备说明书、设备规程规范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等。目前已成功举办多场技术专题讲课,课程内容涵盖汽包水位异常的精确解析与有效应对、燃机常见问题深度剖析,以及对机力通风塔减速机振动与油温异常情况的全面分析及其解决方案等实用性强、信息量丰富的主题。
老将携新锐共进,弥补短板强化技能,坚持以老带新的传统模式,通过现场经验丰富的资深师傅与青年职工签订师徒协议,采用“手把手”的方式传承实战经验,“点对点”传授专业技术,以期让青年职工在实践中快速提升技能、积累经验、增强业务水平。
精准考评激励担当,激发岗位卓越力量,坚持鼓励并指导符合条件的职工参加各类职称评定和技能等级评价项目。同时,密切关注昆山市关于人才政策的动态,并积极推动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职工参与申报当地高技能人才计划。9人获得昆山市高技能人才称号,1 人获得昆山市高技能人才企业首席技师称号,并取得了官方的人才资助支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力推动了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还构建起了企业人才与社会资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以赛促干励精兵,提技聚智助鹰才,通过精心策划并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如电控接线竞赛活动,在赛前培训阶段,参赛选手们针对控制回路原理进行了深入学习,各参赛者迅速准确地完成控制回路的图纸绘制以及复杂的接线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任务。这一系列高强度、高效率的比赛实践,有效检验和提高了职工们的理论基础、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共享资源网络构建,激发学习效能循环提升
三个专业依据设备清单,按照图纸、说明书、台账三大类别有序收集各类资料,并对竣工图进行整理归档。专业制定详细计划,分阶段、分系统对图纸和定值进行全面核查。目前,已完成所有图纸和定值的核验工作,确保现场与图纸资料的一致性。为实现资料的统一管理和持续更新,维护部借助电脑和网络技术搭建起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各专业人员能够及时上传和查阅最新的台账数据,同时便于管理层进行监督审核,保证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3 挂牌攻关科技创新,搭建职工展示平台
质量强企理念深植,QC 活动蓬勃开展,QC 小组瞄准提高经济效益这一核心“靶心”,针对燃机燃料控制阀反馈装置偏差和闭冷泵能耗高等实际难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创新。通过运用质量管理方法论,结合技术创新创效活动,各小组成员积极探讨解决方案,力求从源头上降低设备故障率,并通过技术改造如将闭冷泵改用变频控制等方式降低能耗,达到整体的降本增效目标。
检修现场实战练兵,挂牌攻关勇担重任,利用检修设备解体时机,由维护部经验丰富的师傅们手持详细图纸,现场向青年职工生动细致地解析设备内部构造、零部件布局、安装方式、精确参数以及检修工艺流程等细节内容,使得平时只能宏观了解的整体设备结构变得直观而具体。
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围绕推动科技自主自强,坚持创新作为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激励员工投身科技创新活动,发表科技论文和发明专利创造活动,紧密贴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布局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不断更新和完善公司在科技管理与节能方面的“十四五”规划清单。
4 实施效果
设备运维效率显著提升,全年零非停,经统计维护部三个班组平均每年总计展开约 144 次技术培训活动,这些培训课程不仅深入挖掘了专业技术知识,还涵盖了管理流程优化等内容。据统计,全年的缺陷处理表现优异,年消缺率高达 98.5% 以上,并成功利用大修机会解决了燃料控制阀反馈存在干扰等积存的难题。随着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隐患发现能力增强,加上消缺质量和消缺率的提升,公司实现了年度零非计划停运的目标,标志着公司运营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为企业发展赋能,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完成了 11 项 QC 课题研究,这些课题聚焦于降低设备故障率、节能降耗以及优化运行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公司带来了直接可计算的经济效益约 50万元。在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组织的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评比中,三项课题脱颖而出,分别斩获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不仅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还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核心力量。公司在科技创新上硕果累累,年取得 15 项专利获得授权,包含 1 项发明专利授权,发表 13 篇科技论文,获得华电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三等奖以及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的三等奖等成果。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人才梯队构筑驱动技术创新新引擎的研究,验证了人才梯队建设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关键地位,通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梯队能够有效地激发创新潜能,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成为推动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参考文献:
[1] 黄育红,不断探索、创新大型燃气轮机的培训模式,燃机发电技术,2028 年 3 期 .
[2] 金宇,基于燃机电厂浅谈高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新商务周刊,2020 年 2 期 .
[3] 张骅,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建设,科技与企业,2015 年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