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将企业发展史融入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实践路径与成效分析

作者

岳悦

山西大宗商品交易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一、企业发展史的教育价值

1.1 企业发展历程对企业文化塑造的影响

企业发展史是企业文化形成的根基,它记录着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表现着企业的精神核心和价值取向。如华为公司自 1987 年诞生以来,在它的发展史当中体现出来的“狼性文化”以及“客户至上的理念”,就构成了华为企业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当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的时候,华为一直保持着自主创新,一直在努力冲破技术壁垒,并且坚持这样做下去,这就既塑造出华为的形象,又深深地影响了员工们的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规范。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的时候,发展史成了一个生动的教育平台,通过回顾企业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好比成功的商品推出,重大的市场扩张或者危机管理等等,企业就能向职工表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观念是怎样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并成长起来的,企业发展史上的关键事情可以变成企业文化教育的珍贵资源,助力职工懂得企业文化具有动态性和适应性。

1.2 企业发展历程对员工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企业发展史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发展史不仅记载了企业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培养职工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某知名科技公司,它由一个小公司发展成当今世界上的知名科技公司,这个过程中孕育的企业文化里边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终身学习等价值取向,已构成了公司的文化根基,定期安排职工前往企业历史展览处参观,阅读企业发展史,学习公司创始人所写的关于企业发展的讲话和信件等行为方式可以加深员工对公司精神的理解。通过对企业发展史上一些重要节点的剖析,譬如某项重大危机的战胜过程,从而能从中汲取到在困难时期要保持信念,要团结的精神内涵,让职工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采取更积极的态度以及更加坚定的价值观念去解决问题。

二、融入企业发展史的教育内容设计

2.1 企业发展的关键历史事件

在企业发展史的教育意义里,关键时刻的历史事件是塑造企业文化与职工价值观的重要根基。某知名科技公司来说,它在 21 世纪 0 年代初的转型期,碰上互联网泡沫破灭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时候,公司高层决定转变策略,由原来的单纯硬件生产商转变为全方位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这个决策不但使公司在生死关头得以存活下来,而且成为企业文化里“革新与顺应”的鲜活表现。青年职工通过这一历史事件的教育,会体会到在逆境当中谋求突破的意义,而且懂得企业怎样通过不断地自我更新以适应市场变动,在此期间案例教学法起到了关键作用,凭借具体的数字剖析和决策模型,青年职工就能更为直观地察觉到企业战略改变的必要性及其有效性,在思想上同企业的发展历程发生共鸣。

2.2 企业精神与使命的传承教育

企业发展史同青年职工思想教育融合之时,企业精神及企业使命的传承教育尤为关键,企业精神乃企业的灵魂,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而企业使命则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追求,比如公司成立之初的创业艰难时期,市场扩张期的决策转折点,遭遇危机时的团结协作,便能鲜活地向青年职工表现企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像某知名科技公司讲到其创始人在车库里开始创业的故事,凸显了创新和坚持的企业精神,这类故事化、案例化的教学方法,既加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又使抽象的企业精神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更易被青年职工所领会。借助多媒体及互动技术,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之类的东西,就能营造出沉浸式的进修感受,使青年职工好像身临其境般地处在企业历史的关键节点上,亲身经历企业精神的流传,拿 VR 技术来说,再现企业历史上的重要事情,职工就能直接体会到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精神风貌又是怎样的,这种互动式进修既加深了职工对企业的认识,又唤起了他们对企业使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实践路径的探索与实施

3.1 创新教学方式

企业发展史同青年职工思想教育融合的时候,更新教育方法很有必要,像故事化、案例化教学就很重要,把企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事情变成故事讲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抓住青年职工的注意,加深他们对历史事实的感受和认识,可以讲讲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怎样渡过难关,怎样在经济危机里坚持下去并有所革新,这些故事既能唤起职工的爱国情感和企业认同感,又能在感情上跟职工达成共鸣,不知不觉就把他们的观念和工作态度给塑造起来。案例化教学则是以成功或者失败的具体案例,让职工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到实际的操作经验以及教训,比如某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打破市场困境的案例,就可以作为分析模型,引导职工去思考自己在岗位上该如何进行创新改进。

3.2 多媒体与互动技术在教育效果增强中的应用

企业发展史与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相融合的时候,多媒体和互动技术被当作改善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包含视频、音频、动画以及虚拟现实(VR),这些技术可以把企业历史上的关键事件和重要时刻鲜活地展现在职工眼前,加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企业历史发展的纪录片,借助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带领青年职工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企业成长的艰难与荣耀,加深对企业发展精神和使命的认识。互动技术如在线问答、角色扮演类游戏、模拟经营类游戏等能够调动起职工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模拟企业的决策过程,让职工在实践当中学习到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一项有关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研究,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可以提升学习者记忆保持率最高达到20%~30% ,而且互动技术的应用也能促进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青年职工群体当中培育出更为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育成效的评估与反馈

4.1 教育成效的量化评估方法

企业发展史与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融合过程中,量化评估方法是保证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恰当的评估体系,就能对教育活动的成果展开客观的量化剖析,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青年职工对于企业精神以及企业使命认识程度的数据,凭借前后对比分析,评判教育内容被接受的情况。利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通过职工对这些事情的解读和反思,来考察其价值观形成的状况,融合数据分析模型,可以更为全面地评定青年职工在企业发展史教育方面的思想改变和行为改善,借助这些量化评价办法,企业可以确切掌握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果,给后续教育内容的改良和教育方法的更新给予数据支撑。

4.2 青年职工思想动态的跟踪调查

企业发展史同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融合实践当中,追踪调查青年职工的思想变动属于评判教育成果的关键部分,依靠定时的问卷调查、深入交谈、行为考察等手段,可以察觉到职工思想动态的细微改变。如在一次调查里发现接受过企业发展史教育的青年职工在企业的忠诚度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忠诚度上升了 15% ,团队协作意识增长了 20% ,这个数字上的变动体现出教育内容规划的有效性,也显示了教育办法改良带来的积极效果。用 Kolb的学习风格模型来剖析青年职工的学习喜好,找到故事化,案例化的教育方法更为契合他们的认知习惯,有益于他们更好地吸收企业发展史里的精神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陈照辉 . 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J]. 新丝路 ,2025(11):0199-0201.

[2] 黄雪梅 . 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5(10):0223-0225.

[3] 刘捷 , 季秀琴 . 电力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上海企业 ,2024(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