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搜索数据分析公众对重症肌无力认知趋势与药师价值研究
付昱 刘星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 广东广州 510630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神经 - 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疾病,以骨骼肌无力、易疲劳为核心特征,严重时累及呼吸肌危及生命[1-5]。作为罕见病,其发病率低,公众对病因、症状识别及治疗规范的认知普遍不足,易导致就诊延迟、用药不当,影响疾病预后。
互联网时代,网络是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首要渠道,搜索数据可实时反映公众对疾病的关注程度与核心需求[6-8]。通过挖掘此类数据,能系统把握公众对重症肌无力的认知现状;而药师作为医疗团队核心成员,在药物管理、健康科普等方面具备专业优势 [9],明确其价值对完善疾病管理体系、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意义重大。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平台,以“重症肌无力”为核心关键词,采集 2015 年 1月-2024 年12 月的完整搜索数据,包括总体搜索指数(PC+ 移动端)、分终端指数(PC端、移动端)、人群属性数据(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地域搜索热度)及相关搜索词热度排序。
采用描述性统计法整理数据,构建三维认知分析框架:时间维度、人群维度、内容维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认知趋势
2015-2024 年,公众对重症肌无力的总体关注度持续下降(见图 1),主要因疾病罕见、日常曝光不足及科普力度有限。从搜索终端看,移动端为绝对主流:2015-2019 年随移动互联网普及小幅上升,2019 年后持续下滑;PC 端指数逐年递减,下降速度远快于移动端,反映公众信息获取习惯向移动端全面转移。
2.2 季度波动特征
2015-2024 年,季度关注度小幅波动但无明显季节性规律(见图 2)。部分年份第一、四季度热度略高于第二、三季度,可能与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公众健康警惕性提升,或年末健康总结需求增加有关,但差异不稳定。长期来看,季度热度变化与年度趋势一致,2019 年后均呈下降态势,表明公众关注主要源于个体健康需求(如自身或亲友出现疑似症状),而非季节或公共宣传驱动。
2.3 人群结构特征
女性搜索占比显著高于男性(见图 3)。一方面,女性对健康话题关注度更高,常承担家庭健康“信息搜集者”角色;另一方面,重症肌无力女性发病率略高(尤其育龄期)[10],信息需求更迫切。
30-39 岁人群为核心关注群体,搜索占比最高;20-29 岁、40-49 岁人群次之;0-19 岁、50 岁以上人群占比低(见图4)。30-39 岁人群兼顾事业与家庭,健康管理意识强;年轻群体互联网使用频繁,健康知识接受度高;青少年依赖家长获取信息,老年人互联网操作能力弱,导致占比偏低。
经济发达省份(如广东、江苏)或人口大省搜索热度高,欠发达地区、人口少的地区及部分特别行政区热度低(见图 5)。经济发达地区公众健康意识强、医疗资源丰富,患者诊断治疗率高,间接提升关注度;欠发达地区健康意识薄弱、医疗资源不足,疾病认知普及难度大。
2.4 相关搜索词分析
高频搜索词集中于三类(见图6): ① 症状应对类:热度最高,围绕眼肌无力(眼皮下垂、视力模糊)的应对与恢复展开,尤其关注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治疗,体现公众对“解决实际症状”的迫切需求;②疾病鉴别类:包含与重症肌无力症状相似的疾病(如渐冻症、吉兰巴雷综合征)及关联性弱的健康问题(如肌酐高),反映公众自我鉴别需求,但存在症状认知混淆; ③ 基础认知类:涉及疾病属性、分类等基础信息,热度最低,表明公众“重应用、轻认知”,对基础定义需求薄弱。

3 讨论
3.1 公众认知特征的核心启示
本研究揭示公众对重症肌无力认知的三大核心特征:其一,总体关注度持续下降,移动端为主要信息渠道,既与疾病罕见性导致的曝光不足有关,也提示科普工作未适配公众信息获取习惯,存在渠道错位;其二,关注人群呈显著性别、年龄与地域差异,30-39 岁女性及经济发达地区居民为核心群体,欠发达地区与老年群体存在认知“洼地”,反映健康信息可及性不均衡;其三,信息需求聚焦症状应对,但存在疾病鉴别混淆与基础认知不足,易因缺乏系统认知导致自我诊断失误,延误正规诊疗。
这些特征表明,当前针对重症肌无力的健康传播与医疗服务未充分覆盖目标人群、满足核心需求,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与老年群体中,信息供给与认知需求缺口显著,亟需专业医疗力量介入。
3.2 药师在认知提升与疾病管理中的专业价值药师作为分布广泛、贴近公众的基层医疗力量,可从三方面发挥专业价值
精准科普,弥合认知缺口:依托移动端平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结合公众需求设计内容——重点推送症状识别、疾病鉴别要点;采用短视频、漫画等轻量化形式,针对老年人制作语音或大字体内容;联合基层药师通过县域医共体推送知识,结合方言提升欠发达地区信息可及性。
专业用药指导,保障治疗安全:重症肌无力治疗药物存在剂量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药物相互作用复杂等特点,公众用药认知缺口明显。药师可通过门诊一对一指导,明确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线上推送用药提醒与相互作用警示;针对育龄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用药方案。
搭建医患桥梁,促进诊疗协同:协助患者整理就诊信息,帮助患者清晰描述病情;用通俗语言解读治疗方案,缓解因认知不足产生的焦虑情绪;联合医生开展随访,监测用药效果与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不良反应并协助调整方案。
3.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存在三方面局限性:其一,数据来源于单一搜索引擎平台,未涵盖其他平台或社交媒体数据,样本代表性受限;其二,搜索数据仅捕捉信息查询行为,无法测量信息理解程度与后续行为改变,对认知深度与干预效果评估不足;其三,以描述性统计为主,仅呈现变量相关性,无法确立因果关系。
未来研究可从三方面优化:一是整合多源数据(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子健康记录),构建全面认知评估体系;二是开展实证干预研究,以药师为主导设计科普或用药指导方案,评估认知提升与诊疗改善效果;三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挖掘欠发达地区、老年群体的认知障碍与需求。
4 结论
2015-2024 年,公众对重症肌无力关注度持续下降,移动端为主要搜索渠道;30-39 岁女性及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关注度较高,欠发达地区与老年群体认知不足;信息需求集中于症状应对,但存在疾病鉴别混淆与基础认知薄弱问题。
药师可通过精准科普、专业用药指导、医患沟通衔接弥补公众认知短板,为重症肌无力早期识别与规范管理提供关键支持。建议药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创新科普形式以适配移动端传播;医疗机构重视药师价值,将其纳入诊疗团队,搭建科普平台并推动远程药学服务;未来需整合多源数据,开展药师干预实证研究,促进疾病全程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 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5,58(7):721-741.
[2] Gilhus N. E. Myasthenia Gravis [J].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2016, 375 (26): 2570-2581.
[3] Gilhus NE, Andersen H, Andersen LK, et al. Generalizedmyasthenia gravis with 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ies: a guidance fortreatment[J]. Eur J Neurol, 2024, 31(5): e16229.
[4] DRESSER L, WLODARSKI R, REZANIA K, et al. Myasthenia gravis:epidem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anif estations[J]. J ClinMed, 2021,10(11): 2235.
[5] PUNGA A R, MADDISON PHECKMANN J M, et al. Epidemiology,diagnostics, and biomarkers of autoimmune neur omuscular junctiondisorders[J]. Lancet Neurol,2022,21(2):176-188.
[6] 钟若曦 , 张萌 , 谭小华 , 等 . 基于百度指数的 2017-2018 年度冬春季广东省流行性感冒疫情舆情走势分析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9,20(09):867-870.
[7] 周小又 . 利用综合搜索引擎获取网络经济信息资源 [J].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08(10):86-89.
[8] 霏凡 . 如何利用“百度指数”做 SEO 和网站推广 [EB/OL].(2011-06-11)[2018-12-11].http ://www.Id-czhuji.com/zz/news/jishuzixun/20110610/31243.Html.
[9] 梁付焕 . 药师在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18(03):147-150.
[10] Chen J, Tian DC, Zhang C, et al. Incidence, mortality,and economic burden of myasthenia gravis in China: A 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 study[J].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0, 5: 100063.
作者简介:付昱,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通信作者:刘星菱,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药学会科学研究基金(2025HJB01004);中国医学基金会(2025CMF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