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张颖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镇东关小学 745300

引言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作为核心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重要使命。不过,以往的教学方式多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使得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面,所学知识也显得零散,很难满足未来社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渴求。深度学习理念强调通过高阶思维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思维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思维培养的现状与挑战

(一)学生思维发展特征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直观性依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借助具体实物或情境支持。例如,在“分数”教学中,学生需通过切分蛋糕、折叠纸张等操作才能理解“1/2”的含义。

逻辑性薄弱:在问题解决中常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中,部分学生能套用公式,却无法解释算法背后的逻辑关系。

创新性不足:受定式思维影响,解题策略单一。例如,在“24 点游戏”中,多数学生仅能通过加减法组合数字,缺乏对乘除法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现状与问题

浅层学习普遍:调查显示,我国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比例不足 20% ,学生以机械记忆和简单应用为主,缺乏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依旧沿用“讲解—操练”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不太理想。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直接告知结论,学生缺乏自主探究过程。

评价机制滞后: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忽视了对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的评估。

二、深度学习思维培养的核心策略

(一)情境创设:构建真实问题空间

生活化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增强学习代入感。例如,在“小数加减法”教学中,设计“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商品总价与找零,理解小数运算的实际意义。

数学实验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突破认知难点。例如,在“圆柱体积”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圆柱模型切割拼接为长方体,推导出体积公式,深化对空间关系的理解。

(二)问题驱动:激发高阶思维活动

阶梯式问题链: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例如,在“三角形分类”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

基础层:如何根据边长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进阶层: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请举例说明。

拓展层:如何用一根10 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面积最大的三角形?

开放性任务: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解决方案。例如,在“测量操场面积”项目中,学生可自主选择步测、绳测或利用比例尺绘制平面图等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跨学科融合:拓展思维广度

数学与科学整合:通过科学实验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统计与概率”单元中,结合“种子发芽实验”收集数据,绘制折线图分析发芽率变化趋势。

数学与艺术结合:利用几何图形创作艺术作品。例如,在“对称图形”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剪纸图案或建筑模型,感受数学之美。

(四)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个性化需求

基础巩固型:针对学困生设计基础运算与概念辨析题。例如,在“分数乘法”单元后布置“计算 3/4×2/5 ”等题目,强化运算技能。

能力提升型:面向中等生设计综合应用题。例如,要求用分数乘法解决“班

级图书角中科普书占比 1/5 ,若新增 30 本科普书后占比变为 1/4 ,求原有图书总数”等实际问题。

拓展探究型:为学优生提供开放性问题。例如,探究“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撰写数学小论文。

三、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传统教学以公式讲解为主,学生易出现“小数点对齐错误”等问题。深度学习模式下,教师通过以下策略优化教学:

(二)实施过程

情境导入:播放“超市购物”视频,提出问题:“购买铅笔(2.5 元)和橡皮(1.8 元)共需多少钱?若支付10 元,应找回多少?”

自主探究:

任务1 :用方格纸分别表示2.5 和1.8,通过拼接图形计算总和。

任务2 :对比整数加减法,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为什么小数点必须对齐”,通过实物演示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本质。

分层练习:

基础题:计算 3.6+2.4、5.7-2.9。

拓展题:小明带10 元买文具,钢笔4.5 元,笔记本2.8 元,钱够吗?若不够,差多少?

(三)实施效果

知识掌握:课后测试显示,92% 的学生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较传统班级提高 25% 。

思维发展: 85% 的学生能解释“小数点对齐”的原理, 70% 能自主迁移知识解决“小数乘除法”问题。

情感态度: 95% 的学生表示“数学更有趣了”,学习主动性显著增强。

四、结论与展望

深度学习思维培养策略通过情境化、问题化、跨学科化与个性化设计,该模式成功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推动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方位发展。后续研究可从以下维度作更深层次的探索:技术融合:利用AI 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例如通过智能诊断系统识别学生思维短板,推送定制化学习资源。

家校协同:构建“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例如组织亲子数学游戏日,将深度学习延伸至课外场景。

长程跟踪:建立学生思维发展档案,通过纵向数据对比评估策略的长期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深度学习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小学数学教育将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型,为造就能够顺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打下稳固根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改进 [J]. 郭华 . 基础教育课程 ,2019(Z1)

[2]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 [J]. 李莉 .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35)

[3]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J]. 孟颖 . 小学生 ( 中旬刊 ),2024(11)

[4]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J]. 黄秀云 . 教育界 ,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