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从管控到引领的转身

作者

陈金盛

信宜市第三中学 525300

2021 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以“减负增效”为核心的结构性改革新阶段。政策通过严控作业总量、规范校外培训等举措,倒逼学校教育主阵地功能强化,同时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三重挑战:其一,课堂效率提升需求凸显,班主任需协同科任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减量不减质”;其二,课后服务时空扩展,要求班主任整合资源开发素养课程,填补学生发展空白;其三,家庭教育焦虑转移,亟需班主任深化家校沟通,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1]。在此背景下,班主任若延续传统管控模式,将难以应对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与政策落地压力。探索从“管控”到“引领”的转型路径,既是政策落地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核心突破口。

一、 传统“管控型”班主任模式的困境

(一)理念之困,育人本质的遮蔽与目标的偏移

传统“管控型”班主任模式的核心困境,深植于其教育理念的偏差。这种模式往往将“管理”等同于“控制”,将“秩序”视为最高价值,无形中将教育的丰富内涵窄化为单一的行为规训。其工作目标常被简化为“班级不出事”、“学生守规矩”、“成绩过得去”,将学生视为需要被约束、被塑造的客体,而非具有主体性和发展潜能的独立个体。这种理念下,“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使命被“管人”所替代 [2]。

(二)方法之困,刚性手段的依赖与创造力的窒息

在实践操作层面,“管控型”模式高度依赖刚性的、指令性的管理手段。班主任习惯于扮演权威角色,通过制定繁复的班规班纪、实施严格的量化考核(如操行评分)、进行单向的命令传达和事后的惩罚纠偏来维持班级运转。这种方法论的核心是“堵”而非“疏”,是“压制”而非“引导”。它强调服从与统一,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因材施教的智慧 [3]。这种单一、僵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隐性对抗,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与疏离,更严重窒息了班级的活力与创造力。

二、“双减”下“引领型”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锚定成长坐标:深化个体关怀,激活发展内驱

“引领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起点在于将每个学生视为独特的生命个体,致力于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精准导航者”。这要求班主任超越对表面行为的关注,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发展需求。首要路径是构建深度联结与个性化支持体系。班主任需通过定期的、真诚的“一对一”深度谈心,结合细致的观察记录,建立动态更新的“学生成长档案”,不仅记录学业表现,更关注其兴趣特长、性格特质、价值观萌芽、生涯困惑与心理状态。基于此,提供量身定制的成长方案:为有学科潜能的学生搭建拓展平台,为暂时落后的学生设计分层辅导;敏锐识别学生的兴趣火花,引导其参与相关社团或项目研究;尤其要重视生涯启蒙与规划指导,结合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职业世界、初步确立人生志向,将当下的学习与未来愿景建立联结,从而激发持久的内在学习动力。

(二)重构班级生态:营造赋能场域,培育核心素养

“引领型”班主任深知,良好的班级生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其核心实践在于从刚性管控转向文化引领与生态营造,打造一个安全、包容、充满活力且支持高阶素养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关键行动包括:一是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内核。通过共同制定体现民主、尊重、责任、创新的班级公约,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如探讨网络素养、生命价值、社会责任),以及榜样示范、文化墙建设等方式,将抽象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班级文化,形成无形的精神引领。二是推动学生自主管理与协同共治。打破班主任“一言堂”,建立班委轮换、项目小组负责制、班级事务听证会等机制,赋予学生决策权、执行权和评价权,在实践中培养其领导力、沟通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责任感。三是精心设计与实施课后服务,超越简单的看管与作业辅导,开发系列化、主题式、跨学科的素养课程(如阅读思辨、科学探究、艺术表达、劳动创造、志愿服务),链接社会资源拓展实践平台,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真正填补减负后的“成长空白”。

(三)织就协同网络:融通育人力量,共筑成长联盟

“引领型”班主任工作的突破性实践在于其作为关键枢纽,有效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构建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协同网络。这要求班主任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引领。首要任务是重构家校关系。摒弃“告状式”沟通,建立基于信任与合作的“共育式”互动模式。通过定期举办聚焦教育理念(如解读“双减”、缓解焦虑)、分享科学育儿方法的工作坊或沙龙,利用线上平台分享学生成长点滴与班级动态,设立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引导家长理解政策、转变观念、掌握方法,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

结论

“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不仅是对学生负担的减轻,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与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中学班主任实现从“管控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身,绝非简单的职责调整,而是教育理念与实践范式的根本性跃迁。传统管控模式在理念偏差、方法僵化与关系异化上的困境,使其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而“引领型”班主任,通过深化个体关怀激活内驱、重构班级生态赋能发展、织就协同网络汇聚合力,正成为落实“双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关键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 双 娥 .“ 双 减 ” 背 景 下 初 中 班 主 任 教 育 管 理 策 略 [J]. 读 写算 ,2024,(36):40-42.

[2] 俞华伟.“双减”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路径探讨[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24,(14):187-189.

[3] 陈雪霞 . 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加减法 [J]. 教书育人 ,2022,(1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