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初中物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策略
王慧婷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215000
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状况方面,存在着学生普遍有学习兴趣不足、实验能力欠缺以及知识应用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大单元教学改革给予了新的解决思路。其中,主题式情境教学作为大单元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呈现。
一、生活物理现象链接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创设出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选取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场景当作切入的要点,逐步引导学生先是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仔细观察,接着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随后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规律,最终达成对物理知识深度且透彻的理解。在课堂之上,教师会精心地去设计诸多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以此来鼓舞学生主动地展开思考以及深入地探索,进而培养他们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模式 [1]。借助观察、作出假设、开展实验、进行验证等一系列环节,学生能够在自身亲身体验的过程当中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就拿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来举例说明,教师能够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个知识点切入并导入教学。比如让学生去细致观察并深入分析校园里面各式各样的声音:像操场上那充满活力的呐喊声、音乐教室里传出的悦耳乐器声、实验室里仪器相互碰撞发出的声响等等。引导学生去思索这些声音究竟是因何而产生的,还有声音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传播到我们耳朵之中的。当探讨到声音特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手机的录音功能,把不同声源所发出的声音记录下来,然后对这些声音进行比较,详细分析它们在响度、音调和音色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针对噪声及其控制方面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校园内外存在的各类噪声源,测量不同地点的分贝值,并且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降噪方案,让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自然而然地融合到一起。
二、实验探究与问题导向结合,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策略方面,有一种将实验探究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其中可通过精心设计那种层层递进的探究性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思考欲望,进而引导他们在开展实验的过程里去发现问题、对问题加以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于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需要着重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实验设计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以及规律总结的能力等,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借助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这一形式,能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互动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实现科学思维品质的提升。以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是什么”这一处于核心位置的问题去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一开始,先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弹簧在受力前后所呈现出的状态变化,进而提出“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是否存在关系”这样的猜想。接着,对学生给予指导,让他们去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弹簧伸长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通过记录不同重物所对应的弹簧伸长量的数据,进而绘制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图象。最后,引导学生对所获取的数据规律展开分析,从而发现胡克定律,并且进一步去探讨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
三、跨学科知识融合情境设计,构建知识联系网络
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策略的跨学科知识融合情境设计,其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所存在的局限性,借助多维度、多层次的知识整合手段,为学生构建起具有系统性的知识网络 [2]。在设计教学情境之际,教师可将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元素有机融入其中,使得物理知识能够与其他学科达成深度共鸣。于教学过程里,需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所蕴含的内在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的加深。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为例,教师在讲解电路连接方式之时,可巧妙地把数学中的函数关系、化学中的导电性、生物中的神经传导等知识融入进来。例如在教授串并联电路期间,能够凭借数学函数图像来直观展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变化情况;在讲解导体与绝缘体的时候,可以结合化学知识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展开分析;在介绍电流的传导过程时,则可类比生物神经元的信号传递机制。这种呈现多学科交叉特点的教学设计,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助力他们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物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是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方面应当着重关注生活情境的创设工作,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展开培养,并且要做好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事宜。借助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着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进而达成全面提升物理教学质量这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莹 .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物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策略 [J]. 新课程 ,2025,(20):97-100.
[2] 叶晓琦 .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物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研究 [D]. 太原师范学院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