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减负增效教学策略

作者

黄彩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中学  514445

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步伐持续加快,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双减政策,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机构的过度竞争。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为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有必要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思考和改革。

一、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取消课外补习班,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一定挑战。目前,部分初中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表现如下:第一,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道德与法治教育过于侧重于知识传授,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负担加重,但在实际应用和实践中能力较弱。这种现象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实际效果受到限制。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割裂。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于依赖传统课堂讲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三,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距甚远。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学科知识“学术化”陷阱,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第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如讲述、讲解、讲演等,缺乏现代化、多元化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厌倦,学习效果不佳[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减负增效教学重要性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减负增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负增效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业压力,使其更加专注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内容。此外,通过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和多样化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第二,培养学生道德自觉和法治意识。减负增效教学强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公民,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第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减负增效教学倡导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教育内在价值。第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负增效教学强调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全面发展,关注其心理健康、情感培养、人际交往等方面成长。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全面素质的新时代公民。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减负增效教学策略

(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核心,其主要目标是将学生需求、兴趣和发展放在首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参考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需了解每个学生特点、兴趣和需求,以便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第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实施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不同需求和兴趣,教师应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和实施多样化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以“青春的情绪”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的需求,为后续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其次,教师可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分别进行针对性教学活动。例如,有的学生可能需要学习如何识别和表达情绪,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了解如何调节过于强烈的情绪。再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情绪管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体验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场景,使学生扮演身处困境的角色,引导其表达情绪、寻求支持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其在情绪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感悟。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面对情绪波动时采取的策略,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调节自身情绪。

(二)强化课程整合与实践教学

强化课程整合与实践教学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课程整合有助于消除各学科之间界限,促进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通过课程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提高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体可参考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整合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师应尝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文学等)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其道德与法治意识。第二,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这有助于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第三,设计综合性课程项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课程项目,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学习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第四,案例教学与情境模拟。采用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的方法,使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体验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其判断和决策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减负增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减负增效教学策略。通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将学生需求、兴趣和发展放在首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强化课程整合与实践教学,有助于消除各学科之间界限,促进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提高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 赵慧敏. 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21.(12),176-177.

[2] 刘晓燕, 王瑞.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21.43(01),110-113.

[3] 陈海峰 , 张文娟 . 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J]. 中国校外教育 ,2021.(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