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南朝墓葬壁画与北朝墓葬壁画的风格差异

作者

屈克友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1、引言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与融合的特殊时期。由于年代久远缺少材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通过文献和后世摹本来了解当时的绘画成就。墓室壁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美术类别,以独特方式展现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及其转变过程,为了解南北朝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宝贵实物。墓室壁画是古人墓葬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通过画面再现生活,而是反映了当时的丧葬观念,因此壁画题材选择和图像组织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故通过对墓室壁画的解读,可以了解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情况。

2、南北朝墓葬壁画的艺术差异及成因

2.1 南北朝墓葬壁画的艺术特征比较

南朝和北朝墓葬壁画的艺术风格差异明显。南朝墓葬壁画中人物形象细腻写实、装饰纹样精美,体现出文人士大夫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例如南京西善桥宫山壁画墓中绘制的竹林七贤,人物造型讲究比例协调、面部表情柔和自然、服饰线条流畅有层次感,整体构图很有韵律感。在装饰纹样的选择上,南朝墓葬壁画的装饰纹样特别繁杂,植物、云纹、几何图案是南朝常见的元素,色彩搭配和谐且富有变化,展现出高度的审美意识和工艺水平。这反映出江南工匠技艺高超、对细节极度关注,在这样的精致优雅艺术风格背后,是南方经济繁荣、文化高度发展的盛况。

相比之下,北朝墓葬壁画则更注重表现宏大的历史场景和雄浑的气势。如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壁画,画面中的车马出行、人物群像等场景描绘得气势磅礴,线条刚劲有力,色彩浓郁而饱满,彰显出北方民族的豪放与粗犷。在构图上,北朝壁画往往采用满幅式构图,画面饱满而富有张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人物刻画上,北朝墓葬壁画中的人物形象较为概括,面部表情较为单一,更多地强调整体的气势和力量感,而非细节的刻画。北朝墓葬壁画艺术特征是粗犷豪放,其线条常大刀阔斧地勾勒,构图简练又有力且重视视觉冲击,人物形象比例往往夸张、姿态动态化。题材选择更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例如在墓葬中绘制大面积仪仗图、狩猎图和宴饮图。骑射战斗的场景显露出北方游牧民族崇尚武艺的精神风貌。同时北朝墓葬壁画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忍冬纹、莲花纹在墓葬壁画里大量出现,这些元素不但让壁画内容更丰富还凸显佛教在北方社会的重要性。

2.2 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对墓葬壁画艺术的影响

南北朝墓葬壁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中,地理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南方气候湿润且植被繁茂,自然条件优异,这给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农耕经济长期稳定让南朝社会不但积累起丰富物质财富,还孕育出崇尚审美与文化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艺术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推重诗书礼乐并追求精致典雅的艺术表达,这一审美取向直接作用于南朝墓葬壁画风格,使其内容更贴近生活、形式更讲究细节与装饰性,并且南方手工业发达也为壁画创作提供技术支撑,工匠可运用多种技法把复杂图案和细腻情感融入作品。

北方地理环境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由于干旱少雨,农业发展受限,所以游牧—狩猎经济在北方一直占有特殊地位。游牧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也让北朝文化充满尚武精神且极具开放性,这一点在墓葬壁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出土于忻州的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有迄今为止发现的墓葬壁画中最大面积的狩猎图,绘制在墓道的东西两壁,狩猎图采用此起彼伏的山林作为图像之间的隔断,狩猎的过程十分写实,有骑马狩猎,也有结伴围猎,给人紧张、激烈的感觉,通过狩猎图像展现了游牧民族日常生产、生活的景象。而且北方是佛教传播的关键地方,宗教信仰深深影响当地艺术创作,佛教思想推崇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渗进北朝墓葬壁画,从而产生独特宗教氛围,从某种角度讲,北朝墓葬壁画不但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更是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寄托,其表现手法简练有力,佛教艺术元素的融入,使得北朝墓葬壁画在构图和主题上呈现出更为宏大的叙事性,往往通过宏大的场景描绘来展现佛教故事或宣扬佛教教义。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既是北方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佛教文化深度融合的结果。

2.3 政治经济因素对南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发展的作用

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士民渡江南迁,从此南方与北方在不同政权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走向两条明显不同的道路。政治的分裂是造成南北朝墓葬壁画风格的主要原因。据《北史• 儒林》记载:

“大抵南北所为章甸,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稠,《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度,《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毛公,《礼》则同遵于郑氏。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16

所谓“南人约简,得其英华”,是指南朝玄学思潮兴盛,重视思想义理的阐发;而“北学深芜,穷其枝叶”,指得是北朝继承两汉经学传统,推崇实用。南北朝在社会礼仪与家族制度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北朝比南朝更重礼仪等级。南朝不讳庶孽,北朝鄙于侧出,南朝宗族离析,北方“重同姓,谓之骨肉”。

17 不同的文化思想决定了不同的审美趋向与艺术选择,中国艺术走向南北分异,墓葬画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北方墓室以讲究等级秩序、表现墓主中心的题材为主,南方墓室内常见装饰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等高士题材砖画,体现当时在艺术创作中崇尚隐逸玄虚的热情。

南北朝墓葬壁画风格的差异进一步被经济基础的差异所推动,南朝政权较稳且经济发展水平高,长江下游地区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生产特别兴旺,这样的繁荣经济环境让艺术创作有了充足资源保障,使得南朝墓葬壁画能够追求更高层次艺术价值,并且统治阶级为显示自身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常大幅掏钱用于墓室装饰,推动了壁画技艺发展。北朝因战乱多且政权更迭快,社会资源大多用于军事扩张和防御建设,虽然局势动荡但艺术发展没被阻碍,人们反被激发思考生命意义并借墓葬壁画表达对永恒和超脱的向往,而佛教广泛传播成了连接政治、经济与艺术的重要纽带,给北朝墓葬壁画注入新内容且使其艺术风格增添浓重宗教色彩。

3、结论

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其时间跨度虽然不到两百年,但却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期。我们以墓葬壁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揭示南北朝墓葬壁画中所体现的不同风格和特点。通过这种墓葬艺术的剖析,我们不仅能够窥见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还能进一步探讨艺术与政治、经济和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取向,还反映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通过对南北朝墓葬壁画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此外,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当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唐)李延寿. 北史100 卷• 卷八十一儒林传[DB/OL]. 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校刻本:4732.

[2] 万绳楠整理.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