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低碳经济环境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

汪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443199

引言

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方向,其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各个行业的转型路径产生着颇为深刻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状况之下,绿色物流身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部分,其管理水平与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直接相关联。宜昌市作为长江经济带里的关键城市之一,凭借自身所有的区位优势,物流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把绿色理念融入到物流管理之中,这是对国家低碳发展战略做出响应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1]。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基于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借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此达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物流管理是在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融入环保理念,凭借对运输、仓储、包装等环节加以优化,降低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两者联系紧密,绿色物流管理是低碳经济在物流领域的具体呈现,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绿色物流管理提供了理念引导和实践动力,二者共同促使社会经济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二、宜昌市绿色物流管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一)物流企业低碳转型成本压力大

在低碳经济大环境之下,宜昌市的物流企业面临着实实在在的低碳转型成本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宜昌市 2023 年社会物流总额达 1.5 万亿元,社会物流总收入 646.51 亿元,物流行业规模庞大,但转型任务艰巨。企业要拿出大量资金去购置新能源车辆、对绿色仓储设施进行升级以及引入低碳管理系统等,然而这些投入在短时间内很难凭借运营收益迅速回收,低碳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企业为了维持转型所取得的成效就需要持续投入,这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讲构成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二)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

宜昌市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呈现不均衡态势,这对绿色物流的高效推进形成了制约,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来看,截至 2025 年 5 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77000 辆,充电桩总量 35074 个,车桩比达 2.19:1,虽充电桩数量稳居全省第二,但分布不均。在城区范围内,充电桩、绿色仓储等设施分布较为集中,然而周边区县以及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覆盖程度较低,致使新能源车辆在进行跨区域运输时遭遇续航焦虑问题,使得绿色物流模式难以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

(三)低碳物流标准与协同机制不完善

宜昌市绿色物流管理遭遇低碳物流标准与协同机制不完善的挑战,当前物流各环节的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运营评价等标准未完全统一,企业执行时缺乏明确依据,易出现低碳措施形式化情况,政府部门、物流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不健全,信息共享不足,致使低碳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脱节。

三、基于低碳经济环境的宜昌市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一)优化物流运营流程

优化物流运营流程是实现绿色物流的基础,需要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入手,通过资源整合与流程重构,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同时提升物流效率,形成低碳化、集约化的运营模式,使物流活动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相适配 [2]。

以宜昌市为例,可推动物流企业建立区域共同配送中心,整合零散的货运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配送路线,减少车辆空驶率。具体而言,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市内主要物流企业共建覆盖城区及周边区县的共同配送网络,统一调度运输车辆,根据货物的目的地、时效要求等因素制定最优配送方案,将同一片区的货物集中配送,避免重复运输。同时,在仓储环节推广智能化库存管理系统,精准预测货物需求量,合理规划仓储空间,减少货物周转过程中的能耗,通过这样的流程优化,逐步降低物流行业的整体碳排放量。

(二)加强物流技术创新

加强物流技术创新是绿色物流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聚焦低碳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引入新能源装备、智能化管理系统等,提升物流活动的低碳化水平,同时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形成技术引领、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宜昌市的物流现状,可大力推广新能源物流车辆,在城区范围内划定新能源配送车辆优先通行区域,鼓励物流企业逐步替换传统燃油货车,同时加快布局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保障新能源车辆的正常运营。此外,引入物联网技术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车载终端收集车辆的行驶速度、能耗数据等信息,结合智能算法为司机提供节能驾驶建议,减少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浪费,通过这些技术创新举措,推动宜昌市物流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三)完善政策支持与监管

完善政策支持与监管是绿色物流健康发展的保障,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等,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社会资源向绿色物流领域倾斜,同时形成多部门协同治理的格局,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绿色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宜昌市可出台针对绿色物流的专项补贴政策,对物流企业购置新能源车辆、建设绿色仓储设施等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降低企业的绿色转型成本。同时,建立物流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与监测体系,要求重点物流企业定期上报碳排放数据,对碳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约谈并督促整改,对低碳运营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表彰与奖励。此外,加强交通、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打击违规排放、超载运输等破坏绿色物流发展的行为,通过完善的政策支持与监管,推动宜昌市绿色物流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结语

对宜昌市而言,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推进绿色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平衡短期转型与长期规划。随着各项策略的逐步落地与完善,宜昌市绿色物流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通过持续深化实践与创新,宜昌市有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物流发展模式,为同类城市提供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助力全国低碳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 王璐 . 基于低碳经济环境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J]. 物流科技 ,2024, 47(6):43-45.

[2] 平谨华 . 基于低碳经济环境的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J]. 物流科技 ,2023, 46(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