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讨智能建造在公共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

何杨 邓志鹏 张生 闵祥瑞 高言波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1 智能建造在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1.1 高效精准性

智能建造技术依托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自动化设备,能显著提升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在设计阶段,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创建精确的三维模型,对建筑的各个细节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前发现设计中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延误。在施工过程中,自动化的机械设备能够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精准作业,如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等,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1.2 集成协调性

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涉及多个专业和部门,智能建造能够实现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协同工作。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可以实时共享工程信息,及时沟通和协调工作。例如,施工单位可以根据设计变更信息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监理单位可以实时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各方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工程管理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1.3 安全可靠性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智能建造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一方面,利用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结构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对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险部位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预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智能建造技术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如通过智能安全帽、智能安全带等设备,实时监测施工人员的生命体征和位置信息,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4 绿色环保性

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建造技术在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绿色环保目标。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和节能设计,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的能耗。在施工过程中,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智能建造技术还可以对建筑的运行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师生创造一个绿色、环保、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智能建造在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要点

2.1 智能规划设计

在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前期规划工作中,智能规划设计作为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依托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手段,能够对学校建筑的各项要素开展精准化模拟分析。通过系统整合地形地貌特征、周边环境条件及学校功能需求等多维度数据资源,科学构建三维立体化虚拟建筑模型。这一创新性举措不仅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了直观可视的建筑外观与内部结构展示平台,更能预先识别空间布局欠合理、流线设计欠畅等潜在问题,为及时开展优化调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关于学校教室布局规划工作,应当充分运用智能化规划设计手段,科学模拟不同班级人数条件下的最优空间配置方案,切实保障学生群体享有充足的学习活动空间。同时,要紧密结合学校未来发展规划纲要,前瞻性地预留必要的可拓展区域,有效规避因学校规模扩大可能引发的重复改造问题,确保教育设施布局的可持续性和完整性。

2.2 智能进度管理

智能建造技术为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能。通过科学部署施工现场各类智能化传感设备,系统化、精准化地采集工程进度数据,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与智能处理。在此基础上,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工程建设实际动态,与既定的进度规划方案进行深入比对和科学分析,为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一旦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偏差,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如果发现某一施工环节进度滞后,管理者可以通过智能平台迅速调配资源,增加施工人员或设备,以确保工程能够按照预定时间完成。此外,智能进度管理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即使管理者不在施工现场,也能随

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时做出决策。

2.3 智能质量控制

在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中,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智能建造技术通过引入无损检测设备、质量监测传感器等先进工具,实现了对工程质量的实时、全方位监控。无损检测设备可以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检测建筑材料的内部质量,如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分布等。质量监测传感器则可以安装在关键部位,实时监测建筑结构的变形、应力等参数。一旦检测到质量问题或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反馈给工程管理者。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施工过程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例如,如果传感器检测到某一墙体的变形超过了允许范围,管理者可以要求施工人员对墙体进行加固处理,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4 智能安全管理

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密集、设备繁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智能建造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安全监测传感器等设备,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监控网络。高清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各个角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如未佩戴安全帽、违规操作等行为。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带来安全风险。安全监测传感器则可以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一旦环境参数超出安全范围,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2.5 智能成本管理

智能建造技术在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数字化的成本管理系统,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该系统可以将工程成本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并与预算进行对比。一旦发现成本超支的情况,系统会及时发出预警,帮助管理者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例如,如果发现材料成本过高,管理者可以通过智能系统分析材料的采购价格、使用量等因素,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如优化采购渠道、合理控制材料使用量等。此外,智能成本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帮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确保工程在预算范围内完成。

3 结语

智能建造在中小学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和潜力。通过高效精准性、集成协调性、安全可靠性和绿色环保性等多方面的特点,智能建造不仅提升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还为学校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智能规划设计、智能进度管理、智能质量控制、智能安全管理和智能成本管理等要点的落实,进一步推动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造将在公共建筑工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和环保的基础设施,助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建军,余魏競,周星照 . 探讨智能建造在公共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招标,2025,(07):121-123.

[2] 马毓蔚 . 智能建造在公共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J]. 建筑,2024,(0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