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致用,知行合一
冯秦敏
平陆县第三小学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应用和知行结合。读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能够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学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究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1.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通过主动参与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该方法通过创设与文本内容高度契合的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感知系统与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其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深度。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整合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呈现与课文相匹配的图像、音频与视频资源,使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感知体验。以描写自然景观的文本为例,播放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影像资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还能增强其语境感知力与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具身认知实践,能够促使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文本参与者。通过模拟人物语言、动作与心理活动,学生在互动中重构故事情节,深入体察人物情感变化与价值取向。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不仅强化了对文本结构与主题的理解,也促进了语言表达与社会情感能力的协同发展。情境教学法由此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为“读以致用、知行合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径。
1.2 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以认知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强调学习者在问题驱动下的自主探究与意义建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具有认知梯度的问题链,实现由表层信息提取向深层意义理解的递进。基础性问题聚焦文本显性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对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的准确把握,为后续高阶思维活动提供认知支架。进阶性问题则围绕文本的矛盾点、情感转折或价值取向展开,如“主人公在面临抉择时的内心冲突反映了怎样的品格特质?”“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对情节发展起到了何种推动作用?”此类问题促使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进行推理、比较与评价,激活批判性思维。问题的开放性设计亦鼓励多角度解读,尊重个体理解的差异性,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追问与反馈,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澄清观点、修正认知,实现思维过程的外显与优化。该方法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结构与主题意蕴的系统把握,更在持续的思维训练中发展了其逻辑推理与元认知能力,使阅读活动真正成为思维发展的载体。
2 强化阅读实践活动
2.1 阅读分享会
阅读分享会作为促进学生语言实践与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其本质在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学习场域。通过周期性组织分享活动,学生在真实语境中陈述阅读内容、阐释个体理解、表达情感体验,实现从信息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化过程。该活动不仅强化口语表达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更在倾听与回应的双向交流中发展倾听理解与批判性回应能力。学生在介绍书籍主题、人物塑造或情节结构时,需调用概括、分析与整合等高阶认知技能,从而深化对文本的多维度理解。同时同伴间的观点碰撞激发认知冲突,推动思维向纵深发展,形成多元解读的阅读生态。教师在过程中发挥支架作用,通过适时追问、价值引导与概念澄清,帮助学生提升文本解读的准确性与深度,促进阅读理解由表层认知向深层意义建构演进。分享内容的多样性亦潜移默化地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使其接触不同体裁、主题与文化背景的文本,进而培育持续阅读的内在动机。这一实践活动将阅读从个体化、封闭式行为转化为社会化、交互性过程,有效实现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阅读素养的协同发展。
2.2 读写结合活动
读写结合是一种基于语言输入与输出协同发展的教学策略,其理论基础源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与读写互促机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文本解码获取语言形式、篇章结构与思维逻辑的隐性知识,而写作则作为知识外化的实践路径,促使学生将内化的语言经验转化为表达产出。教师引导学生在深入解析范文的基础上,模仿其文体特征、修辞手法与叙事逻辑进行创作,不仅强化了对文本组织规律的认知,也提升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创造性。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情节铺陈、人物刻画与视角转换的仿写,实现对文本深层结构的主动建构。这一过程调动了分析、迁移与整合等高阶思维活动,使阅读理解从被动接受转向意义重构。写作完成后,通过同伴互评与集体反馈,学生在交流中审视自身表达的合理性与创新性,进一步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读写联动的教学设计打通了理解与表达的双向通道,使阅读成为写作的准备,写作成为阅读的延伸,二者相互反哺,共同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该模式不仅增强文本记忆的深度与持久性,更在持续的实践应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与表达自信,体现知行合一的教育价值。
结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强化阅读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读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宁玲 .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12):141-142+178.
[2] 杨建华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模式应用探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02):51-53.
[3] 王娟 . 基于任务设计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入的策略探究 [J].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