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面向智慧电厂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治理方法研究

作者

刘流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0000

一、引言

在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智慧电厂的建设成为电力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智慧电厂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电厂生产运营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生产。而数据作为智慧电厂的核心资产,其有效管理和利用至关重要。

智慧电厂中的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的特点,涵盖了来自不同设备、系统和业务流程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格式、结构、语义等方面存在差异,给数据的融合和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难以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无法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因此,研究面向智慧电厂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治理方法,对于提升智慧电厂的智能化水平、优化生产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慧电厂多源异构数据特点与融合治理难点

(一)数据特点

来源广泛:智慧电厂的数据来源众多,包括各种生产设备,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的传感器数据;监控系统产生的视频图像数据;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数据,如设备维护记录、生产调度计划等;以及外部市场数据,如电力价格波动、能源政策法规等。

格式多样: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数据格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如设备参数、运行指标等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也有半结构化的 XML、JSON 格式数据,如设备配置文件、日志文件等;还有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本报告、图像、音频和视频数据等。

语义差异:不同来源的数据在语义表达上可能存在差异。即使是描述相同物理量的数据,由于设备厂家、设计标准等不同,其含义、单位和取值范围也可能不同。不同品牌的温度传感器,其测量精度、数据传输频率以及数据表示方式可能各不相同,这增加了数据理解和融合的难度。

(二)融合治理难点

数据集成困难:多源异构数据的格式和结构差异使得数据集成面临挑战。传统的数据集成方法在处理复杂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时效率低下,难以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无缝对接。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传输和共享过程中出现兼容性问题。

数据质量问题:智慧电厂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数据缺失、噪声、错误和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数据的价值挖掘。设备故障、网络传输中断等原因可能导致数据缺失,而数据缺失可能使基于数据分析的设备状态监测出现误判,影响设备的正常维护和运行。传感器精度误差、电磁干扰等因素会引入数据噪声,这些噪声干扰了数据的真实特征,导致数据分析结果出现偏差。人为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可能造成数据错误和不一致,例如不同部门对同一数据的记录方式不同,使得数据在整合时难以统一标准,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这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阻碍了智慧电厂对数据的有效利用,因此,解决数据质量问题迫在眉睫。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慧电厂的数据涉及生产运营的关键信息,如设备运行状态、电力调度计划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要求。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可能归属于不同的部门或业务系统,在数据融合时需要平衡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关系。

三、智慧电厂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治理方法

(一)数据采集方法

多源数据采集技术选型:针对智慧电厂不同类型的数据,选择合适的采集技术。对于结构化数据,可采用数据库接口、ETL(Extract - Transform- Load)工具等进行采集;对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利用网络爬虫、文件解析器等技术进行采集。对于设备传感器产生的实时数据,采用MQTT、OPC 等工业协议进行高效采集,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采集过程优化: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优化采集策略,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采集。根据数据的变化频率和重要性,合理设置采集时间间隔。对于关键设备的运行数据,提高采集频率,以便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对于变化缓慢的设备参数,适当降低采集频率,降低数据存储和传输成本。建立数据采集监控机制,实时监测采集过程的稳定性和数据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数据预处理方法

数据清洗:运用数据清洗算法,去除数据中的噪声、错误和重复数据。采用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如 3σ 原则,识别和去除异常值;通过数据比对和查重算法,消除重复数据。

数据转换与标准化:对采集到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统一的格式和语义。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便于后续的存储和分析。对数据的编码格式、数据类型、单位等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将不同设备采集的温度数据统一转换为摄氏度为单位,将不同系统中的日期格式统一为标准格式。

(三)数据融合方法

基于特征的融合,除了提取设备振动频率、温度变化率等常规特征,还可挖掘设备的功率波动曲线、压力变化趋势等深层次特征,同时结合环境监测数据中的风速、气压等更多维度信息。在特征融合时,除PCA、ICA方法外,引入局部线性嵌入(LLE)算法,该算法能更好地保留数据的局部流形结构,进一步优化降维效果,在减少数据维度的同时,更精准地保留数据关键特征,为后续分析提供更优质的数据基础。

基于模型的融合,在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时,采用自适应学习率调整策略。在训练初期,设置较大学习率加快模型收敛速度;随着训练进行,根据模型损失值的变化动态调整学习率,避免模型在接近最优解时出现振荡。同时,运用 Dropout 技术随机丢弃部分神经元连接,防止模型过拟合,增强模型泛化能力,使模型能更稳健地学习多源数据间的内在关系,提升数据融合和特征提取的准确性。

(四)数据治理方法

元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体系,对多源异构数据的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元数据包括数据的定义、来源、格式、质量、更新频率等信息。通过元数据管理,实现对数据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组织,为数据融合和治理提供基础支持。元数据管理系统应具备元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和更新功能,确保元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元数据管理系统不仅要具备基础的采集、存储、查询和更新功能,还应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元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挖掘数据之间潜在的关联关系,发现数据质量问题的根源。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元数据中的数据更新频率和数据来源稳定性,评估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对比不同数据源的元数据,找出数据不一致的原因。此外,元数据管理还应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紧密结合。在数据的采集阶段,依据元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流程,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符合质量要求;在数据的存储和使用阶段,通过元数据管理实现数据的快速定位和准确调用;在数据的更新和维护阶段,及时更新元数据信息,保证元数据与实际数据的一致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元数据管理还将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元数据的自动识别、分类和关联,进一步提高元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智慧电厂的数据融合和治理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四、结语

智慧电厂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治理是实现电厂智能化的关键环节。面对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语义差异大以及融合治理过程中的诸多难点,通过采用合适的数据采集、预处理、融合和治理方法,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多源异构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为智慧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智慧电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未来,应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确保数据在融合治理过程中的安全性;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融合和治理中的应用,提高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协作与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智慧电厂数据的全面融合和高效利用,推动智慧电厂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周志华.机器学习[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伊恩·古德费洛, 约书亚·本吉奥, 亚伦·库维尔. 深度学习[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