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律鸿雁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第三小学 025250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觉得数学抽象、枯燥,缺乏学习兴趣。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场景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研究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2.1 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熟悉、亲切的学习环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 加减法” 时,通过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商品价格的加减计算,这种贴近生活的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2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知识置于生活化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比如,在学习“ 三角形稳定性”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自行车的车架、房屋的屋顶等都是三角形结构,从而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和应用。
2.3 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不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3.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3.1.1 利用生活实物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 体积和容积” 时,教师可以带来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如水杯、纸盒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3.1.2 借助生活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或选择与生活相关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比如,在学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 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 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要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两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多少蛋糕呢?” 通过这个故事,引入分数的概念。
3.1.3 模拟生活场景创设情境
模拟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学习“ 统计” 时,教师可以模拟一个班级调查的场景,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颜色等,然后制作统计图表。
3.2 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
3.2.1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 小数乘法” 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小明去超市买苹果,每千克苹果 5.8 元,他买了 3.5 千克,一共要付多少钱?”
3.2.2 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生活化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学校要给一块长方形空地铺上草坪,空地的长是 12 米,宽是 8 米,每平方米草坪的价格是 15 元,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购买草坪方案,并计算出每种方案的费用。”
3.3 组织生活化数学活动
3.3.1 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数学游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 时,可以组织“ 算术接力赛” 的游戏,将学生分成
小组,每个学生依次计算一道加减法算式,计算正确且速度快的小组获胜。
3.3.2 进行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学习“ 测量” 后,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校园内树木的高度、操场的长度等,并记录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3.3.3 组织数学调查活动
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学习“ 统计与概率” 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情况,然后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水电费支出的分布情况。
四、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效果
4.1 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教学实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课堂参与度提高,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增多,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在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后,某班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发言率比之前提高了 30‰ 。
4.2 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升
生活化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成绩。通过对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前后学生数学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的平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也有所上升。
4.3 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在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例如,在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准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长度、面积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五、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注意事项
5.1 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情境既具有趣味性,又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接受。避免创设过于复杂或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情境,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情境与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要确保情境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3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在生活化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六、结论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生活化数学问题、组织生活化数学活动等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情境与教学内容的紧密性以及自身的引导作用,以确保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活动的结构化设计[J]. 缪永留.教学与管理,2024(26)
[2] 浅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J]. 陈巧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8)
[3]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高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