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杨莉
陕西省商洛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 726000
引言: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关键使命,然而,学生心理状态的复杂性逐渐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不仅关系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更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教育体系往往忽视心理健康与思政教学的紧密结合,导致教学过程出现断层和抵触。基于此,必须重新审视教育实践,融合心理健康视角,从教师能力和环境建设入手,寻找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确保思政教育不仅传递知识,更助力心理成长与价值认同。
1.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综述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中思想政治的授课形式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学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课上没有互动交流、没有思想情感的沟通,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课堂的教与学只在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行为模式中进行,课堂知识教育的结果的实现受到限制,很少考虑学生心理过程会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思想价值观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这需要克服以往传统偏重的方式方法,融入健康心理理念[1]。
2.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心理健康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的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直接削弱了对思政课程的接受力和反思深度。心理问题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形成积极价值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教育中忽视心理调适,缺乏系统支持,导致教学效果局限,亟需将心理健康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要素[2]。
2.2 学生心理问题对思政教学的挑战
由于学生心理的多样性,使得其对待学习的情感和行为出现多维矛盾和复杂的情感体验,针对这种情况使得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更难进行有针剂性教学。心理疾病导致学生不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难对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形成进行引导,需要构建更多的帮助支持系统,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3]。
3. 心理健康视角下的思政教育优化路径探索
3.1 加强心理健康支持促进教学融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应与思政教育构建合力、资源共享,通过专兼职心理疏导教师参与思政教育课研发、将心理健康教育融进教学内容中、给学生传授情绪调控与心理调适等方法,使学生能把握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积极向上,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应积极开展定期心理健康测试、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回应;要积极与其他学科合作,发挥心理学与政治学优势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对学生产生激励、调节功能,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思政育人良性互动;要实现家校联动,创设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能力,使思政教育在家庭中有延伸与延展[4]。
3.2 优化教师心理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仅是专业能力,还能提高课堂管理能力,设计成教师心理训练课程体系,让教师能及时发现并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调整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宽容、灵活性、增强包容度 [5]。教师要学习调控情绪和压力的技巧,学会在授课过程了解学生心理情绪,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能通过良好氛围有效疏导情绪。以教师心理素养培养,讲授、互动、交流更能启发学生的深度认知,情感共鸣,让教师聚焦于心理素质方面,引导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科学化构建适用于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评估机制。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交流与沟通,团队合力提高教师整体教学能力。
3.3 构建学生心理适应的教学环境
课程环境是指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机制两方面,课程环境建设以心理适应作为主要方向,同时建设物理心理适应环境以及心理适应机制。在物理心理适应环境方面要创设让学生心理安心的环境,建设公开而安静的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充分心理保护和心理交流需要。在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方面要注重环境的灵活化,避免心理固化和学习被动化,通过活动交往、情景演练激发学生产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表达 。在心理机制层面建设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管理制度,充分把控学生心理数据分析的动态化和数据收集分析的科学化,实现心理数据的精准支持,制定学生心理数据收集使用追踪制度,预防学生心理问题。有效机制是心理学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机制,让学生参与课程机制设计,重视学生心理适应感受的满足程度。制定预防心理健康突发事件的介入预案,有效解决应急事件的心理支持。心理适应环境总体要实现学生心理心理需求和教学课程教学目标两者有效结合。
结束语:
知彼方能善处,关注和引导学生是思政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建设路径不仅是路径的选择问题,也是路径的消解问题。加大心理健康指导力度,加强思政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建设,营造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环境,各方同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突破思政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樊篱。未来的教育需要更多的育心,思政教育将迈向“育人”的更加全面化、科学化、有效性,为学生打下更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冬丽 , 朱元燕 , 白杨 , 等 .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融合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26):75-78.
[2] 李 美 唯 .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在 高 中 思 政 课 中 的 渗 透 [J]. 求 知 导刊 ,2024(17):107-109.
[3] 于颖 .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J].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4(8):0239-0241.
[4] 赵晓 .”课程思政”理念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渗透与实施 [J].优格 ,2023(2):208-210.
[5] 刘国材 , 邢锦荣 , 袁鹏 .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12):21-24.
[6] 张武艳 . 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J].试题与研究 ,2023(1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