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下社保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操策略
刘颖
武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省衡水市 053300
引言
社会保障服务作为民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保服务有机结合,对于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将其融入社保服务全过程,能够为服务创新和质量提升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本文基于思政引领视角,系统探讨社保服务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社保服务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1 思政引领对社保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1.1 强化服务意识
思政工作能引导社保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社保服务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工作人员从内心深处愿意主动为群众服务,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提升服务质量奠定思想基础。
1.2 促进团队凝聚力
思政引领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社保服务团队的凝聚力。在共同的思想政治目标指引下,工作人员能够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当团队成员之间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时,工作效率会显著提高,服务质量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1.3 推动服务创新
思政工作鼓励工作人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思政引领下,社保服务人员能够以新的视角看待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方法。例如,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创新社保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1]。
2 思政引领下社保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操策略
2.1 思政引领机制建设
2.1.1 常态化思政教育机制
建立常态化思政教育机制,定期组织社保工作人员开展多元化学习活动。活动形式包括政策解读专题讲座、" 社保为民" 主题党日、业务能手经验交流等。邀请党校专家系统讲解党的民生政策要义,安排本系统优秀工作者分享基层服务心得,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工作人员深刻认识社保工作的民生保障价值。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让工作人员切实体会到自身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紧密联系,从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思想自觉。
2.1.2 双维度考核激励机制
构建“思政表现 + 服务效能”双维度考核体系,将政治理论学习成效、党性修养表现、群众满意度评价等纳入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核心指标。设立“思政先锋岗”“服务标兵团队”等荣誉称号,对在思政学习中表现优异、服务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的个人和集体,给予精神表彰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通过正向激励的导向作用,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内生动力,促使其将思想政治觉悟转化为优质服务的实际行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2.2 加强队伍管理,提高专业素养
2.2.1 强化培训学习
在强化培训学习方面,应构建分层分类的系统化培训体系。针对窗口服务人员、后台审核人员、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设计差异化的培训内容:窗口人员侧重政策解读精度与应急沟通技巧,审核人员强化数据核验能力与风险防控意识,管理人员则需提升统筹协调与政策研判水平。培训可采用”线上微课 + 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模拟群众咨询场景、开展政策案例研讨等互动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服务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同时提升工作人员应对群众个性化诉求的能力。
2.2.2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需注重“选、育、用”一体化。通过日常工作表现与专项能力测评,选拔出兼具政策理解力与服务亲和力的骨干人才,纳入后备队伍重点培养。为其搭建“轮岗锻炼 + 导师带教”的成长平台,由经验丰富的业务能手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鼓励参与社保领域的专题研讨会、服务创新论坛等交流活动,通过与同行的思想碰撞拓宽专业视野,为队伍储备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3]。
2.2.3 加强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服务态度不好、工作效率低下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和整改,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社保服务队伍的良好形象。
2.3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便捷性
2.3.1 推进“互联网 + 社保”服务模式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搭建社保服务信息化平台。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网上办事大厅等渠道,随时随地办理社保业务,查询社保信息。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
2.3.2 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协同机制,实现了业务办理的无缝衔接。群众可先在线上预约业务办理时间,再到线下窗口快速完成业务办理,有效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这种融合服务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窗口服务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线上服务的便捷特性。
3 案例分析:某县社保中心服务创新实践
某县社保中心近年来通过思政引领推动服务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中心建立了”每周一课”的常态化思政教育机制,定期邀请县委党校教师开展民生政策专题讲座,并组织业务骨干分享服务心得。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社保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紧密联系,服务意识显著增强。
在服务创新方面,保留线下服务窗口的同时,建立预约办理机制,群众可通过手机 APP 提前预约,到现场即来即办,有效解决了排队等候问题。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中心还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由工作人员协助完成线上操作。
通过思政引领和服务创新双轮驱动,该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专业能力得到群众普遍认可,业务办理效率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这一案例充分证明,将思政工作与业务实践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升社保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束语
思政引领对社保服务质量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思想建设、队伍管理和服务创新等实操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社保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在未来的工作中,社保部门应持续加强思政工作,不断探索和完善服务质量提升的方法和途径,为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力量。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变化和群众需求,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推动社保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彤 . 互联网 + 政务视角下天津市社会保险服务优化研究 [D]. 天津财经大学 ,2021.
[2]赵明训 .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社会保险参保的影响研究 [D]. 河南大学 ,2022.
[3]李颖 . 社保经办跨区域协同机制下的数字化探索 [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4,(1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