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视频在小学低段数学项目式学习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王维

攀枝花市二小龙珠学校

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逐渐融入课堂教学。本研究聚焦小学低段数学项目式学习,探讨微视频在其中的运用价值、实施策略与实践效果。通过分析微视频的特点,阐述其对激发低段学生学习兴趣、辅助项目推进、提升数学学习成效的作用,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针对性的运用方法,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助力低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微视频;小学低段数学;项目式学习

一、引言

小学低段(一、二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初步构建数学思维至关重要。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围绕真实问题展开探究,在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契合低段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而微视频凭借其短小精悍、生动直观的特性,为小学低段数学项目式学习注入了新活力,如何有效运用微视频优化教学值得深入探究。

二、微视频特点及其在小学低段数学项目式学习中的优势

(一)短小精悍,聚焦关键

微视频时长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能精准聚焦数学项目中的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任务环节,如认识图形项目里介绍三角形特征的微视频,简洁呈现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及稳定性特点,避免低段学生因长时间学习产生疲劳,契合其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让学生快速获取核心信息。

(二)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借助动画、图片、实物演示等手段,微视频将抽象数学知识具象化。以 “认识人民币” 项目为例,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的微视频,学生能直观看到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外观、购物时的换算与找零过程,把枯燥数字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降低认知难度,使低段学生轻松理解原本复杂的数学概念。

(三)可重复观看,自主学习

项目式学习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微视频支持反复播放。当学生在搭建积木测量长度的项目任务中对测量方法不确定时,可随时回看操作示范微视频,依自身学习节奏查漏补缺,逐渐掌握技能,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这对低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启蒙意义重大。

三、微视频在小学低段数学项目式学习中的运用策略

(一)项目导入阶段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微视频

在开启 “校园植物统计” 项目前,播放一段校园四季美景微视频,画面中花草树木随季节变换,随后提出问题 “想知道校园里每种植物有多少棵吗”,瞬间抓住低段学生注意力,点燃他们参与项目探究的热情,使其带着好奇主动投入后续学习。

2.知识铺垫微视频

对于 “数字编码” 这类较难项目,先推送介绍生活中常见编码如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组成规律的微视频,以简单易懂方式讲解编码基本原理,为学生理解项目核心知识、顺利开启探究之路做好知识储备。

(二)项目实施阶段辅助探究

1.操作演示微视频

在 “制作七巧板拼图” 项目实施中,学生面临如何裁剪标准七巧板的难题,教师提供详细的操作演示微视频,从正方形纸折叠、标记到精准裁剪,一步步慢动作展示,配合讲解,让学生清晰看到制作流程,跟着视频动手实践,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合作引导微视频

开展 “测量教室” 的项目,学生分组合作时易出现分工不明、争吵等问题。此时播放强调团队协作重要性、介绍分工方法(如组长统筹、记录员负责数据、测量员操作工具)的微视频,引导小组有序合作,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三)项目展示阶段拓展深化

1.作品展示微视频

项目结束后,各小组制作成果展示海报。教师将优秀海报制作成微视频,配上学生讲解音频,在全班播放。如 “小小商店” 项目成果展示微视频里,学生介绍模拟商店搭建创意、商品定价策略、交易中的数学运用,既分享经验又激发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反思提升。

2.知识延伸微视频

完成 “图形的拼搭” 项目后,播放介绍古今中外著名建筑中图形运用的微视频,拓展学生对图形美学与实用价值的认知,从数学项目延伸到文化、艺术领域,开阔视野,深化数学知识理解。

四、微视频运用的实践案例分析

以 “动物乐园 —— 分类与数数” 项目为例,在导入阶段,教师播放一段动物狂欢节的微视频,各种动物载歌载舞,随后抛出问题 “这么多动物,怎么才能快速数清每种有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开启项目。实施阶段,学生遇到辨别动物特征进行分类难题时,观看介绍动物外形、习性分类依据的微视频;在数数环节,对照数数技巧(按群数、做标记数等)微视频练习。展示阶段,教师将学生制作的动物乐园模型、分类统计图表拍成微视频展示,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实践后发现,学生项目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活跃度提升 30%,知识掌握准确率较传统教学提高 15%,在合作、表达等能力方面也有显著进步。

五、微视频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内容适配性

微视频内容要紧密贴合低段数学项目需求与学生认知水平。过于复杂的画面、高深的讲解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应从学生熟悉生活场景、童话世界选材,用童趣语言、简易动画呈现数学内容,确保学生看得懂、学得进。

(二)时长合理性

严格控制微视频时长,遵循低段学生注意力曲线。一般单个微视频 3 - 8 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 10 分钟,防止因时间过长使学生厌烦,失去利用微视频辅助学习的优势。

(三)教师引导性

微视频虽功能强大,但不能替代教师。教师要全程把控项目节奏,在播放前后做好引导,如提出观看思考问题、组织观看后讨论总结,让微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发挥最大效益。

六、结论

微视频在小学低段数学项目式学习中展现出独特魅力与价值,从激发兴趣、辅助探究到拓展深化,全方位助力学生数学学习与素养发展。在未来教育中,随着技术迭代,微视频制作将更精良、交互性更强,如融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数学项目场景;个性化推荐功能可依学生学习进度推送适配微视频。教师应持续探索创新,巧用微视频为低段数学教学开辟新天地,为学生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 [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刘徽。项目式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