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三生教育视域下高中英语“自然生命关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

作者

容玉莹

肇庆鼎湖中学 52607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持续推进,教育的本质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发展转变愈发凸显。英语作为重要的工具学科,其育人功能已不再局限于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在于通过语篇、活动与文化交际等路径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三生教育作为当前生命教育的重要理论框架,强调在“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综合视角下,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与健康生活能力。在该理念指导下,英语教学应从单一语言目标向综合素养发展转型,将对生命的理解与自然的敬畏融入课堂实践,尤其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文以“自然生命关怀”主题为核心,探索在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合三生教育理念,构建具有综合育人功能的实践活动路径。

一、三生教育理念与高中英语学科的融合基础

三生教育理念提出教育应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生态意识与生活实践能力,这一理念与高中英语教学中所倡导的人文关怀、跨文化理解和全球意识高度契合。英语教材内容不仅涉及语言知识,还涵盖文化、自然、环境、科技等多维主题,为三生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丰富语境与资源基础。尤其是在“自然生命”类文本中,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接触到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生存危机等议题,具备了引导其形成生态意识与生命尊重观念的土壤,也为构建生命教育课程提供了现实语境与思维基础。

从学科教学视角看,高中英语课程强调语言实践与交际能力发展,而三生教育重视生命体验与价值建构。二者在实践层面可通过项目化学习、跨学科融合、任务驱动等方式实现对话与联通,形成语言学习与价值塑造的良性互动。教师可以借助英语课程的开放性特点,构建以生命为主题的语言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价值认知与情感共鸣,增强教育的现实意义与生命深度,提升课堂的综合育人效能。

二、教材语篇资源中的“自然生命关怀”主题提炼

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其中多个单元涉及自然生命、生态保护与人类责任主题。如必修一中的“Travel journal”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修二“Wildlife protection”中聚焦濒危动物的保护问题,选修模块中更涉及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反思等内容。这些语篇不仅提供了语言输入的多样性,也构建了学生接触生命议题的多元通道,为开展以“自然生命关怀”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主题支撑与语言素材。

在语篇解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对自然环境描写的语言手法、对动物命运的情感表达、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评价等内容,激发其对自然生命的同理心与反思力。同时,可通过扩展阅读与语料补充,增加多样化文本来源,涵盖不同文化对自然的态度与生态伦理,从而拓宽学生的生命视野,深化其对全球环境议题的语言表达与价值判断能力。结合音视频资源、真实案例与多模态材料,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其在多语境下探究自然议题的能力与兴趣,使教材内容真正服务于生命关怀教育的实施落地。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与路径建构

实践活动是落实三生教育理念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有效形式,其设计应遵循真实性、情境性与任务性原则,确保语言实践与生命体验的双重价值。围绕“自然生命关怀”主题,可设计涵盖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发展的系列任务群,如生态主题演讲、环保倡议书写作、生命故事采访与展示、生态日记撰写等,形成结构递进、能力融合的实践体系,同时引导学生在情感和思维层面与生态议题建立起更深联系。

以高二年级某班为例,教师在完成必修二《Wildlife Protection》单元教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Protect Life, Share Hope”为主题的综合实践项目。活动分为资料调研、观点构思、语言表达与成果展示四个阶段。学生通过英文资料查阅了解不同濒危动物的生存现状,结合所学语言组织成文,并通过多模态方式(如演讲、海报、视频短片等)展示成果。教师在各环节提供语用支持与价值引导,并通过同伴互评与教师反馈实现过程评价。该项目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语言表达能力,也促使其在真实语境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化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效推动了语言学习与生态教育目标的融合达成。

四、教学实施中的支持机制与实施成效探析

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教师需构建多层级支持机制。首先,在教学组织上应打破课堂边界,合理调配课时资源与活动时间,使语言学习与实践活动形成互补与协同发展。其次,构建教师指导团队,实现英语教师、生命教育指导师与心理教师等多方协同,为学生提供语言指导、情感支持与思想引导,形成跨学科综合育人的工作机制。此外,应运用数字化工具丰富教学载体,如借助线上协作平台完成跨校交流,使用英语学习 App 进行语音语调训练,通过多模态方式提升语言学习的效率与参与度,同时拓展学生的表达渠道与思维视野。

在实际教学中,该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展现出较好的育人效果。通过问卷与访谈反馈,多数学生认为参与活动增强了其对生命议题的关注度,提高了英语表达的真实性与目的性,并在合作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意识与社会关怀精神。活动不仅提升了语言技能,更让学生体验了真实语境下的情感交流与价值表达,增强了三生教育的内化作用。同时,教师也普遍反映该类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为今后课程内容与价值育人的融合积累了实践经验。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学生在初期仍面临任务理解难、语言组织弱等问题,因此教学中应适度提供结构性支持,如语言框架模板、主题引导问题、示范性文本等,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信心与表达能力,保障活动的覆盖广度与效果深度同步提升。

结论

在三生教育视域下,高中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其跨文化与语言实践优势,将生命教育内涵融入语言教学全过程。“自然生命关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自然生态与生命价值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思维、合作意识与跨文化表达能力。本文通过挖掘教材资源、明确融合路径、构建实践框架与分析实施成效,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未来,随着课程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应不断优化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与反馈方式,实现英语教学从语言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与价值引导的转型升级,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生命尊重意识的提升提供持续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贺 . 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生命教育实证研究 [D]. 湖南科技大学 ,2020.DOI:10.27738/d.cnki.ghnkd.2020.000297.

[2] 邓美琼 .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三生教育”[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中教研究 ),2010,(Z2):6-7.

[3] 惠蕾 .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中英语生态化课堂构建研究 [D]. 陕西理工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