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启示

作者

李皖青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一、引言

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党建思想。其理论体系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根本原则,又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创造性发展,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时代,深入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现实启示,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理论特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深度融合的科学性

刘少奇党建思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根基,强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党的建设问题。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共产党员的修养应“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建立共产主义世界观”[1]。这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论,体现了科学性的本质特征。同时,他注重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实际出发,提出党的建设必须适应中国国情。例如,针对抗日战争时期党员成分复杂的问题,他强调通过思想教育解决“组织上入党而思想上未入党”的矛盾,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二)问题导向与经验总结的有机统一的实践性

刘少奇党建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始终围绕党的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展开。在革命战争年代,他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涣散等问题,提出加强党性修养、严格组织纪律等具体举措。例如,在《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中,他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四个服从”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准则。同时,他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基层探索升华为理论成果。如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实践中,他提出“群众工作是根据地各项工作的中心一环”,并将其纳入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体系。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刘少奇党建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他在《论党》中明确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这一论述将群众路线提升到党的生命线高度,强调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认为,“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党员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强调党员修养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要求党的政策制定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

(四)创新性:党建理论的中国化发展

刘少奇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理论创新。他首次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将党性修养从抽象的理论范畴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要求,填补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理论的空白。在《论党内斗争》中,他提出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原则与方法,既反对“惩办主义”,又强调思想原则的严肃性,为解决党内矛盾提供了科学指导。此外,他对党的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的论述,如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原则、党员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等,均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三、刘少奇党建思想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启示

(一)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夯实思想根基

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刘少奇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党应加强理论修

养,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刘少奇始终强调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他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党员必须“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新时代,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党性修养,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坚决惩治腐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三)坚持群众路线,厚植执政基础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刘少奇指出,“脱离群众是共产党最危险最严重而最应该受到责罚的事情”。新时代,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员干部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四)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增强组织功能

刘少奇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新时代,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的组织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3]。

四、结论

刘少奇党建思想以其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创新性,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代,重温刘少奇党建思想,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刘少奇党建思想的精髓,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群众路线,完善党的组织体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 刘少奇 . 论党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