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柬跨境文旅合作与遗产保护研究

作者

邓婧

广西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530004

一、引言

我国与柬埔寨一直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与经贸的往来,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下,加强了我国与东盟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在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柬两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中柬双边旅游贸易额显著增长。柬埔寨发布的“ChinaReady”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了对中文服务政策的支持,这一举动为中国游客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广西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中心”节点,并且作为中国与东盟开放与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两国的合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中柬跨境文旅合作与遗产保护的基础

(一)中柬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

中柬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同柬埔寨的交往始于公元 1世纪末,即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 84 年)。这个时候柬埔寨就向中国遣使并赠送生犀和白雉。 [1]9 公元244—251 年间,在此期间,东吴政权遣使出使扶南,中国使节首次访问柬埔寨,也是中国第一次派专使与南海诸国进行交往,意义重大。使节康泰回国以后还撰写了《瓶外传》,详细记录了柬埔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情况,为中柬文化交流留下了历史资料。在我国,儒家文化更为主流,佛教、道教为两翼。中柬两国文化传统风格大体不同,但在诸多理念上也有着契合的地方。

(二)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地缘与政策优势

广西沿边沿海,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西同时占有了东盟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缘优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是中国与东盟的最佳海上通道和陆上通道。这种地缘上面的优势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柬跨境文旅合作现状

(一)文旅合作项目开展情况

近年来,西哈努克港与广西钦州港积极推进“港口联盟”建设,加强海上运输的合作,为两国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文旅资源的流通大大提高了,其次,中柬合作了多个项目在跨境文旅方面。史诗舞台剧《吴哥王朝》,将柬埔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女舞”和中国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起来,汇聚两国文艺、杂技、舞蹈、音乐、服装等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为中柬两国带来了发展共赢的局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金边中国文化开展的“高棉语 + 粤语”非遗展演,这项活动将柬埔寨语言与中国传统戏曲相结合,创新了文化交流形式,增进了中柬两国人民的感情。

(二)文旅合作机制建设

为推动中柬跨境文旅合作的顺利开展,双方积极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吴哥窟由于各种人为以及自然因素遭到了破坏,柬埔寨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文物古迹本体修复任务。在各方面的合作下,吴哥古迹及其环境有着非常大的改观,脱离了“濒危世界遗产”。[2] 在政府层面,中国与柬埔寨签订了一系列关于文化、旅游合作的协议和备忘录,在历时 20 年先后完成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的修复项目后,中国队还于2019 年启动了对王宫遗址的修复。

四、中柬跨境文旅合作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差异

中柬两国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历史脉络的延续,对于周萨神庙的修复就会严格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的原则,注重保留其历史信息。但是柬埔寨在这个修复的过程中,就会更注重对历史遗迹原始风貌的保护和传承,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渗透着佛教文化的“轮回”与“共生”观念。

(二)资金与技术支持不足

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很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在技术这一方面,广西民族大学柬语专业为吴哥窟的长期保护和研究设立了“数字吴哥”项目,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吴哥窟进行数据采集、建模和展示。[3] 同时,中国大足石刻研究院还将这种修复技术运用到柬埔寨的修复工作上面,如巴戎寺等古迹的修复工作,这项技术提升了柬埔寨文化遗产修复的技术。吴哥建筑原有的砂岩雕刻、糯米灰浆等技术在战争中被毁,目前仅存不足50 名掌握核心技术的匠人。虽然柬埔寨从中国引入了三维激光扫描、地质雷达等技术,但柬埔寨仍然缺乏操作这些设备的能力。在资金方面,许多的材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修复所需要的高纯度砂岩、可逆性粘接剂都需要进口,运输成本非常高。

(三)管理与协调机制不完善

中柬跨境文旅合作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多个部门和地区,境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方面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比中柬两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可以发现中柬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保护措施、法律责任等条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曾经在华商演的《仙女舞》出现纠纷,亟需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五、促进中柬跨境文旅合作与遗产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文化交流与理念融合

着力解决中柬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上的差异,中柬两国应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可以通过开设孔子学院协助当地政府对民众开展外语等旅游服务技能培训以及分享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理念,提高当地民众的知识水平,使其从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中获利。

(二)拓宽资金渠道

要解决没资金保护文化遗产的难题,中国和柬埔寨可以从多个地方加强合作。首先,两国政府要多出点资金,专门设立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系统,里面的钱专门用来支持两国合作保护文化遗产的项目。其次,欢迎企业和个人也来帮忙。可以用招商引资的方式,邀请企业来投资文化遗产保护;也可以通过发行文化遗产保护债券,让大家出钱支持。

(三)完善管理与协调机制

为了保护好中柬跨境合作的文化遗产,中国和柬埔寨两国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合作制度和沟通办法。首先,合理规划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其次,成立一个统一管理的指挥部门,来专门负责规划和管理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分工和管理还不够,两国还得定期碰头沟通交流,聊聊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完善跨境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六、结论

中国和柬埔寨一起合作跨境文旅、保护文化遗产,其实是有相关的优势的。从历史上看,两国早有往来,情谊深厚;地理位置上离得近,交流方便,而且两国政策也支持这样的合作;再加上两国文化遗产各有特色,正好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中柬在保护文化遗产这件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护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不足;合作的时候,管理和沟通的办法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需要想办法解决。两国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文旅合作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王贤淼 . 中柬友好关系的文化历史解读 [J]. 九江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38(01):59-61.DOI:10.19717/j.cnki.jjus.2019.01.013.

[2]鹿铖 , 陈晓晨 . 中柬合作助力柬埔寨旅游业强势复苏 [N]. 光明日报 ,2024-12-13(012).DOI:10.28273/n.cnki.ngmrb.2024.007897.

[3]邵 恒 .VR 技 术 在 博 物 馆 文 物 保 护 中 的 应 用 [J]. 智 库 时代 ,2018,(43):149+152.

作者简介:邓婧(1999-),女,江苏淮安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