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江小涵
青岛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06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确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健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同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精神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须把握机遇,于世界文化激荡中守护并传承文化根基。
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种与人群相契合、与科技水平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相顺应、与整体社会相融洽的环境氛围,社区文化建设就是社区建设的本质。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运用专业工作方法解决当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文化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2.1 有关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
学界对农村社区文化理解多元:张波视其为区域内农民共创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王明美等概括为社群生活与精神;张桂芳则指共同价值观、生活方式及道德规范,并分物质、制度、观念三层。李小容、张华主张从基础设施、思想教育、骨干培育、城乡资源、资金机制、内容丰富六维推进,并引入社会工作协同建设。
总体来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现行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社区文化保障系统不健全、村民文化活动参与率不高、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率较低几个方面。
2.2 有关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
农村社会工作是本土化关键实践。自上世纪三十年代“清河实验”起,云南平寨、四川映秀、广东从化绿耕及江西“万载模式”等持续探索,形成党政主导、社工引领、农民参与格局。学者杨柳、李瑶等指出,社工可为留守群体提供心理疏导、技能培训,链接资源开展科普讲座,提升居民素养与归属感。蒋国河、刘海春强调自助理念、资源整合与专业方法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骆小平等呼吁依托差序格局构建本土支持网络。
三、研究内容
3.1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国家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等持续加码农村文化建设,兴建“农家书屋 + 文化广场”“乡贤讲堂”等,但标准化“健身器材 + 演出”模式忽视非遗,致西南某苗寨芦笙舞、苗绣边缘化。经验显示,需基层与村民深挖本土资源:浙江古镇“蚕花节”融蚕桑与文旅,云南哈尼“开秧门”节庆激活梯田文化,彰显地域特色方能实现文化活态传承与社区凝聚。
3.2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 经济与资源支撑乏力
经济基础薄弱从根本上限制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推进。居民收入水平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教育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导致农村居民增收困难,既难以自发投入文化建设,也削弱参与文化消费、活动的能力。
2. 管理与执行效能不足
政策执行与管理环节存在明显短板。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未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存在“重经济、轻文化”倾向,将工作重心聚焦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打造,且受财政支持不足影响,无力修建文化娱乐设施,导致政策在执行中出现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问题,难以落地见效。
3. 人才与参与动力缺失
人才队伍与居民参与度构成文化建设的“软障碍”。专业文化建设人才稀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受学历、专业限制,缺乏专业人才负责文化建设,且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完善,使得文化建设因缺乏专业支撑停滞不前。
3.3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
1. 积极利用政策优势
社会工作者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当前政府依然是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作的主导力量。社会工作者应在介入工作初期,深入理解相关政策精神,熟悉当地政府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的具体保障,并积极争取到这些资源,从而使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 以人为本,促进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是简单满足一时精神需求,而是以先进文化改造落后观念,指导生产生活,促事业长远。社工应深入调研,坚持以人为本,聚焦居民最关切问题,把人本理念贯穿始终。通过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帮助社会工作服务工作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使得工作能够顺利的、良好的开展下去。
3. 运用专业理念和方法
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在新时期下利用专业的视角和技能介入到我国广大农村的社区文化建设当中,大胆尝试借助社会工作这类专业人才的力量,开展自己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社会工作者在做好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后,依靠组织的力量,主动的介入到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当中,变被动为主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以实际成绩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赖。
四、结语
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研究发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村民参与率低、村民文化主体意识薄弱等问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民俗和风格,要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切实立足于本地实情,深入挖掘本地区文化资源,积极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法 ] 滕尼斯 . 共同体与社会 [M]. 林荣远译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05-110.
[2]李志民 .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D]. 福建农林大学 ,2015.
[3]费孝通 . 文化与文化自觉 [M]. 群言出版社 ,2010:118-130 页 .
[4]朴 昌 根 . 韩 国 新 村 运 动 成 功 经 验 简 析 [J]. 韩 国 研 究 论丛 ,2007,(04):168-179.
[5]王克修 , 王露曼 . 新加坡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3,(04):61-62.
[6]葛天任 , 许亚敏 , 杨川 . 战后日本基层社区治理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地方治理研究 ,2018, (02):53-65+80 .
[7]张波 . 农村社区文化的缺失与重建 [J]. 群文天地 ,2011,(18):8-9.
[8]王明美 , 程宇航 . 社区建设 : 中国和江西的实践 [M]. 南昌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299.
[9]张桂芳 . 试论转型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J]. 兰州学刊 ,2004,(05):213-214.
[10]李小容 , 张华 . 城乡统筹下重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径探讨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09):155-157.DOI:10.19406/j.cnki.cqkjxyxbskb.2010.09.059.
[11]聂德民, 葛学梁. 农村社区文化现状的三级成因探讨及出路探寻[J].理论与改革 ,2003,(04):87-91.
[12]吕 敏 . 关 于 农 村 社 区 文 化 建 设 的 调 查 与 思 考 [J]. 价 值 工程 ,2011,30(27):289-290.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11.27.098.
[13]梁雪, 罗箭华.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33(13):160-163.
[14]王彩霞 , 任国华 .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J]. 山西农经 ,2019,(19):69-70.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1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