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能化压实机械在路基工程施工中的作业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

作者

徐文燕 白学林

1.362528198711020029 2.362528198705160033

引言

路基作为道路结构的基础,其压实质量至关重要。传统的压实作业主要依赖操作人员的经验来调整压实机械的作业参数,这往往导致压实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现代道路工程对路基压实的高精度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压实机械应运而生。智能化压实机械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实时感知路基的压实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作业参数。这种自适应调节机制使得压实作业更加科学、高效,能够显著提高路基的压实质量和施工效率。在路基工程施工中,不同的路基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特性,如颗粒级配、含水量等,这些因素会对压实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智能化压实机械的作业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实现个性化的压实作业,为道路工程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智能化压实机械作业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的原理

1. 数据采集与感知

智能化压实机械通过集成多源传感器系统实现对路基压实状态及设备运行状态的全方位数据采集。压实度传感器基于电磁波或超声波穿透原理,实时监测路基材料的密度变化,进而动态评估其压实度,具有高精度与非破坏性特点。平整度传感器采用高精度激光扫描或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连续获取路基表面微地形数据,量化高程偏差与平整度指标。同时,惯性测量单元(IMU)与 GPS融合定位系统精确采集机械行进速度、加速度及空间位置信息;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振幅与相位特征,确保振动参数的可控性与可追溯性。所有传感数据通过工业总线或无线传输模块实时汇入中央控制系统,形成闭环反馈。例如,在某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多传感器协同工作,不仅识别出局部压实不足区域,还精准捕捉了填料含水率波动对压实响应的影响,为实现差异化、精细化压实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感知基础。

2. 数据分析与处理

控制系统接收到传感器采集的多源异构数据后,通过融合信号处理与智能算法实现高效分析与决策。除模糊控制算法可基于专家经验规则对压实状态进行定性判断外,神经网络算法,尤其是深度前馈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RNN),能够挖掘振动频率、振幅、碾压遍数、行进速度与实测压实度之间的非线性时序关系,构建高维输入 - 输出映射模型。结合支持向量机(SVM)与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系统可对材料类型、粒径分布及含水量等隐性特征进行反演识别,提升状态辨识精度。数据预处理环节引入卡尔曼滤波与小波去噪技术,有效消除传感器噪声与环境干扰,保障数据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在线学习机制,算法模型可动态更新参数,适应不同工况下的材料响应特性。边缘计算架构的引入实现了数据的本地化实时处理,显著降低响应延迟。例如,在高含水率黏土路基施工中,系统结合历史训练模型与实时传感数据,准确识别出材料阻尼特性变化趋势,预测最优振动频率区间,并生成参数调整指令。整个数据分析流程形成闭环反馈,确保控制决策的科学性与实时性,为作业参数的精准自适应调节提供核心支撑。

二、智能化压实机械作业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的应用

1. 提高压实质量

智能化压实机械的作业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通过融合多源传感信息与实时反馈控制,实现对路基压实质量的高精度调控。系统基于振动加速度、位移、承载比(CBR)及地面穿透雷达(GPR)等多模态数据,动态评估压实度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材料本构响应模型在线辨识土体密实状态。当检测到局部区域压实不足时,控制系统依据预设控制律自适应提升振动频率(通常调节范围为25-50Hz )与激振力幅值( 0-500kN 可调),同时将碾压速度降低至 1.5-2.8 km/h ,延长作用时间以增强能量输入,促进颗粒重排与孔隙率降低。当压实度趋近目标阈值(如 96% Proctor 标准)时,系统自动减小激振参数并恢复经济行进速度,防止过压导致结构损伤或效率损失。该闭环调控显著抑制了传统施工中因人为经验差异与参数固化引发的质量离散性。工程实测数据显示,在城市主干道路基施工中应用该机制后,压实度变异系数由传统工艺的 8.7% 降至3.2%,标准差减少逾 60% ,层间均匀性与整体结构强度显著提升,满足高等级公路对压实一致性的严苛要求。

2. 适应不同施工环境

不同的路基工程施工环境具有显著差异性,涉及复杂地形地貌、多变气候条件及受限作业空间等因素,对压实质量控制提出严峻挑战。智能化压实机械的作业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依托多源传感器融合与实时反馈控制模型,具备强环境适应能力。在山区道路施工中,地形坡度变化频繁,填挖交替导致路基材料粒径分布不均、刚度差异显著。系统通过高精度倾角传感器与地面接触力识别模块,实时感知坡度与下卧层刚度,并动态调节振动频率(28–45 Hz)、振幅 (1.5-2.2mm )及碾压遍数,确保陡坡段不滑移、软硬交界区压实能量匹配,避免结构性不均匀沉降。在高温高湿或雨季施工环境下,路基土体含水量易接近或超过塑限,导致压实过程中易产生弹簧效应或层间剪切破坏。系统集成含水率在线监测模块(基于介电常数传感)与压实响应预测模型,自动降低行进速度至 1.8--2.2km/h ,同时提升激振力至 400–500 kN 并采用低频高幅振动模式( 30-35Hz ),以增强土体排水固结能力,提升有效密实度。在城市狭窄施工场地或受限区域,如桥梁引道、地下管廊回填段,设备作业空间受限且对边缘压实精度要求高。智能化压实系统结合GNSS-RTK 定位与激光扫描地形建模,实现边界识别与路径自适应规划,并通过变功率控制与局部加密碾压策略,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均匀能量分布与边缘补强。该机制显著提升了机械在异质环境下的作业鲁棒性与工艺一致性,为复杂工况下的路基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结论

智能化压实机械的作业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先进的数据采集与感知技术、科学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算法,该机制能够实现作业参数的自适应调节,显著提高路基的压实质量和施工效率。它能够适应不同的路基材料和复杂的施工环境,为道路工程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压实机械的作业参数自适应调节机制将不断完善和优化,其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未来,智能化压实机械有望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施工,进一步推动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 月 . 公 路 工 程 施 工 中 路 基 路 面 压 实 技 术 的 应 用 [J]. 居业 ,2025,(05):61-63.

[2] 杨建华 . 冲击压实技术在 C20 标段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J]. 四川建材 ,2025,51(05):192-195.

[3] 徐小波 . 关于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分析 [J]. 建筑与装饰 ,2024,(20):178-180.

[4] 贾兰生 .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机械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4,(10):239-241.

[5] 周永兴 .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机械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3,(05):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