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赵娜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三中学 011700

摘要:新课标明确了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学段的指导价值,而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为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顺利落地提供了路径支持。大单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求教师要加深对大单元教学的认识,并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设计,从而确保其优势的发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借此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大单元

引言

数学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课时限制,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教师须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体策略如下。

1大单元教学概述

大单元教学是在吸收中华传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又借鉴西方大概念教学理念,借助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系统整合,以发展学生抽象扩展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大单元教学突出的特点在于“大”,是相对于“单元”“小单元”而言,如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一般都是大单元。教师又新课标和相关文件进行解读后,发现其中并没有对大单元教学进行明确定义,这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立足新课标提出,大单元教学要遵循“促进知识结构化”的教学要求,认为大单元教学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其既可以以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为载体,也可以立足明确单元主题对自然单元中关联的篇章进行提炼、整合,以构建新的大单元,这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2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要立足单元主题整合数学知识结构,破解传统课时的难题,构建连贯的学习主题,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单元核心内容科学设计探究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可操作的任务,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学生在整体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还能形成主动探索的意愿。通过此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对复杂知识的抵触心理,让其在持续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自信,自然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

2.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更注重知识体系的逻辑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在完整的认知框架下开展深度思考。教师通过设计阶梯性的问题链,推动学生由专业知识点逐步向多维知识网络构建延伸,还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在对比、归纳不同数学模型的共性和差异的过程中,可强化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思维过程的完整性,能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思维模式,让其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精准提炼关键信息、科学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2.3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单元教学更注重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深度联结,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任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数学模型迁移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转化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模式可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可让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视角观察事件、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3.1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

大单元教学内容既可以是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也可以是教师基于某一主题或问题,重组教材内容或独立创编教学内容之后形成的新单元。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自然单元也都有明确的主题。故而,大单元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基于主题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教师需总览教材,全面审视教材中与大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知识脉络,明确教学内容。这里所说的相关内容,还包括能与主体知识上下勾连的内容。

3.2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统领整个大单元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阐述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同时针对各个学段设置了具体的学段目标。课程标准还将数学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并且针对各学段各领域的主题给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等。因此,教师应深入解读课程标准,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理清大单元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核心素养,以便在素养导向下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

3.3规划大单元教学课时

开展大单元教学并非忽视课时教学设计,而是要求教师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规划课时教学内容,设计课时教学目标,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课时教学是大单元教学得以顺利落地的基础保障。大单元教学课时的规划,其实就是对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教师在分配时应确保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避免出现知识割裂问题,让学生通过大单元学习,既能掌握具体的知识点,又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建立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此外,为了确保大单元课时规划的科学性,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大单元教学内容,设置几个大单元课时主题,并根据课时主题的重要性、内容量等,规划合理的课时内容。

3.4实施任务导向,构建情境任务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抽象程度高的学科,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采用科学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时,教师应设定一个贯穿整个单元的核心任务,促进各章节教学的高效进行,通过构思简单且富有吸引力情境,激发学生完成任务并深入思考相关问题。教师须构建宏观的教学框架,针对每个具体的小任务进一步丰富情境细节,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5优化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要注重评价内容的丰富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以及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新课标要求,立足数学学科特点和大单元教学模式,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果,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状况,还要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问题提出和解决、合作意识和能力等;除了教师评价外,还需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从多维度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引发学生反思。评价结果不应是简单的好或不好,而是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进行明确的意见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查漏补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提出和逐步落实,带动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单元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大单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育人要求。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方向,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将大单元教学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碧莲.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简析[J].学周刊,2025(6):29-31.

[2]钟海妍.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J].教师博览,2025(3):55-57.

[3]项小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5(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