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元语用视角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语用身份建构研究

作者

张晓倩

兰州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其外交实践备受关注。外交部发言人通过例行记者会传达外交政策、表明中国立场,其身份建构对实现外交交际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陈新仁的元语用意识理论,定性分析发言人所建构的身份类型、语言表征及语用功能。研究发现,发言人通过话语策略主要建构政策宣传者、立场维护者与关系调节者三类身份,起到维护国家立场、传递中国声音、营造对话氛围的作用,有助于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元语用;外交部发言人;语用身份建构;大国形象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的背景下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作为传递中国外交政策、立场与活动的重要平台,在外界沟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元语用视角逐渐应用于话语研究,关注语言使用中的自反意识及其与权力、意识形态的互动[1]。该领域研究从早期对施为动词的语义分析,扩展至教育、法庭、媒体等多种机构语境[2]。与此同时,语用身份研究在社会建构主义框架下取得显著进展,探讨身份在交际中的动态建构与功能[3]。相关成果涵盖商业、教育乃至文学等领域[4],但在政治语篇,尤其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身份建构方面的系统研究仍显不足。

基于此,本文从元语用意识出发,考察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发言人的语用身份建构过程,分析其语言表征与功能,以拓展语用身份理论在政治话语中的应用,并深化对中国外交传播机制的理解。

二、外交部发言人语用身份类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自 1983 年建立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是中国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逐渐机制化,新闻发布会也逐渐完善,发展成为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有意识地建构了国家政策宣传者、国家立场维护者和交际关系调节者三种身份。

(一)宣传国家政策

外交部发言人承担者发布中国外交活动信息、阐述中国对外政策等职责。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的发言成为民众和世界了解立场、中国政策、外交方针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中国对外政策的权威依据”[5]。发言人给出的相关回应在本质上直接反映我国的国家政策,因此需要发言人在交际过程中有意识地建构相关身份,顺利实现传播中国声音的目的。

例1:记者: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大会有关情况?

毛宁:我(自称语)用几组数字简要概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五是......(框架标记语)中国始终(强化语)是和平共处5项原则的坚定倡导者,忠实实践者。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坚定奉行(态度标记语)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态度标记语)和平发展道路,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定奉行(态度标记语)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同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4年6月28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理念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着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丰富了发展和安全的新实践。新闻发言人对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给出的相关回应在本质上直接反映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因此需要发言人在交际过程中有意识地建构相关身份,顺利实现传播中国声音的目的。在此回应中,发言人使用了一系列态度标记语,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同各国友好合作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强化语的使用以达到强调我们肩负历史使命,携手勇毅前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未来的愿景。

(二)维护国家立场

国家利益维护者是发言人建构的另一个身份。除了阐述中国外交政策、发布中国重要外交活动信息等职能,发言人还要在抹黑中国形象,侵犯国家内政等行为发生时,承担起维护国家利益的职责。在这一过程中,发言人构建的是国家利益维护者的身份。发言人常运用的元话语策略是使用态度标记语和增强标记语强化态度输出。

例2:记者:Japan’s foreign ministry announced its day that it had imposed trade restrictions on China based companies as part of a fresh round of sanctions against individuals and groups supporting Russia’s war on Ukraine. What the ministry liked to comment on this matter?

林剑:我们(自我提及语)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坚决反对(态度标记语)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中方(自我提及语)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俄罗斯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这是中方(自我标记语)的合法权利,不容(态度标记语)外界干扰破坏,日方不顾中方(自我标记语)的严正立场,执意追随某些国家(模糊限制语)滥施非法单边制裁。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态度标记语)和坚决反对(态度标记语),中方(自我标记语)将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坚决维护(态度标记语)自身的正当合法权利。

(2024年6月21日)

态度标记语的使用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发话人态度。态度标记语的使用有效表达了发言人对侵害国家利益行为的反对态度。例2中,面对日本执意追随美国实施非法单边制裁的行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连续使用五个态度标记语表达了对日方行为的不满、强烈指责的态度,表明任何国家干扰和破坏我国开展正常经贸合作,我国必将采取措施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在例行记者会这样的官方语境中,发言人回答提问时鲜少明显表达个人观点,有时候发言人虽使用第一人称“我”或“我们”,但实际代表的是国家态度与立场。

(三)调节交际关系

根据具体的情境与交际目的,外交部发言人可能会调节与受话者、交际中第三方之间的关系,或是拉近,或是维持,或是疏远。关系协调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发言人关系调节者语用身份的建构是对国家关系的隐形表达。

例3:......有一些国家(模糊标记语)企图而且正在试图把人权问题政治化......但这些国家(模糊标记语)恰恰忘记了,他们历史上在人权方面犯下严重罪行,现在他们国内也存在各种人权问题。

发言人对一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提出批评,但发言人没有指明是对谁的批评,而是以“有一些国家”代替。既达到了传达中国态度的作用,又避免了过渡损害其他国家面子,尽力维持了双方的关系。

例4:我(自称语)刚才(回指语)提到有一个英国媒体(模糊标记语),一家美国媒体(模糊标记语),你自己对号入座了吧,当然,BBC的报道怎么样,可说的太多了,我们在这个场合就不用详细谈了,改天我请你喝茶,咱们(自我提及语)慢慢聊。

在面对刁难的提问和不便透露的问题时,使用巧妙机智的词语和模糊性语句来有礼貌地规避有争议或不友好的问题,发言人使用的是模糊限制语“一个英国媒体”、“一个美国媒体”,没有直接点明具体是哪个,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这些人的面子,缓和紧张的交际氛围,保证交际的顺利是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所在。

三、结语

本文在元语用和语用身份论的指导下,将语用身份与元语用相结合,分析了在元语用意识调控下,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的回答中构建的自我身份及其语言表征、语用功能。基于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这一场合有意识构建的不同语用身份,结合其在例行记者会中回答记者提问的话语选择,研究发现外交部发言人基于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交际语境,分别构建了国家政策宣传者、国家立场维护者和交际关系调节者三种身份,一方面强有力地维护国家形象与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力地传达了我国对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树立了大国形象,同时该研究对政治语篇的身份构建研究作出补充,具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意义。

但由于本文仅研究了2024年的例行记者会的相关话语,没有对其余时间例行记者会中其他的外交话题进行分析,对发言人身份建构的分析难免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此外,考虑到研究是定性研究,缺乏量化的数据支撑,在未来可以结合定量研究探讨新闻发言人在构建身份时运用了哪些元话语类型,哪些元语用意识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 (2000). Notes on the Role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in Language Use. Pragmatics(4): 439-456.

[2]刘平.(2016).机构权力制约下媒体话语中元语用评论语的功能.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04),25-29.

[3]陈新仁.(2021).身份元话语:语用身份意识的元话语表征. 语言学研究(01),6-17.

[4]何荷 & 陈新仁.(2015).网店店主关系身份建构的语用研究. 现代外语(03), 347-356+438.

[5]张清敏 & 杨黎泽.(2017).中国外交转型与制度创新.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06),22-53.

作者简介:张晓倩(1999—),女,汉,山东聊城,硕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