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生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曾维其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当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生涯教育的现状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导向,从构建贯通目标体系、整合内容资源、拓宽实施路径等维度提出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生涯教育的解决对策,以供借鉴、启迪和参考。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生涯教育;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在新高考、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全新的科目组合方式赋予了高中生更多的选择权、更大的自主权,选科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时期。通过高中思政课,学生可以了解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生涯教育则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将两者结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因此,将生涯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不仅符合时代需要,也与思政课的时代使命相契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生涯教育的现状问题
1.1目标体系割裂,学段衔接机制缺失
大中小学各学段的生涯教育目标设置缺乏整体性与连贯性,呈现出明显的割裂状态。小学阶段对生涯教育重视不足,多停留在简单的职业认知层面,缺乏系统性引导;中学阶段虽有涉及,但目标模糊,与小学阶段衔接不紧密,未能形成有效的教育递进;大学阶段的生涯教育则更侧重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脱节,难以形成育人闭环。同时,各学段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未形成统一的教育规划和目标体系,导致学生在不同学段接受的生涯教育内容零散、重复或断层,难以形成持续的教育效果,影响了学生生涯认知的系统性构建。
1.2内容资源分散,协同育人合力不足
当前,大中小学的生涯教育内容资源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整合与共享。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各自为政,小学阶段多以绘本、故事等形式介绍常见职业;中学阶段增加了一些职业体验活动和简单的生涯规划知识,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不高;大学阶段的内容虽更丰富,却与中小学的内容缺乏有机联系,未能实现价值引领的一贯性。此外,学校、家庭、社会在生涯教育中的协同育人作用未充分发挥。学校作为生涯教育的主阵地,未能有效联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家庭对生涯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社会提供的职业体验和实践资源有限,且未能与学校教育有效对接,导致协同育人合力不足,影响了生涯教育的整体效果。
1.3实施路径单一,评价反馈体系薄弱
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较为单一,主要依赖课堂教学,缺乏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未能充分融入其中。虽然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职业体验活动,但活动的覆盖面和深度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且与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匹配度不高。同时,生涯教育的评价反馈体系薄弱,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评价多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
2.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生涯教育的解决对策
2.1构建贯通目标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引领
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整体视角出发,构建贯通各学段的生涯教育目标体系。教育部门应牵头组织专家、学校教师等共同研究制定各学段生涯教育的具体目标,明确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的教育重点和衔接点。小学阶段注重培养职业认知兴趣,渗透基本的劳动观念和职业尊重意识;中学阶段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规划启蒙,融入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大学阶段则聚焦职业能力提升和就业指导,强化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职业理想。形成层层递进、有机衔接的目标链条。同时,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建立跨学段的教育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各学段教育工作者座谈会,加强沟通协作,确保各学段按照统一的目标体系开展生涯教育,避免教育目标的割裂与脱节。
2.2整合优化内容资源,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对大中小学的生涯教育内容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与优化,建立共享资源库。梳理各学段现有的教育内容,去除重复、冗余部分,补充缺失的重要内容,使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体现学段间的连贯性和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例如,将小学阶段的职业认知内容与中学阶段的生涯规划知识相衔接,再与大学阶段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相融合,贯穿劳动教育、职业道德等思政主题。同时,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生涯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与企业、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职业体验和实践机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等,丰富生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2.3拓宽多元实施路径,健全评价反馈机制
拓宽生涯教育的实施路径,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除常规课堂教学外,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职业体验日、生涯规划大赛、企业参观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线上生涯教育课程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打破时空限制,提升教育的覆盖面。同时,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提升、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以及思政素养的培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为学生调整生涯规划提供依据,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参考,不断提升生涯教育质量,推动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深度融合。
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探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生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贯通目标体系、整合内容资源、拓宽实施路径来等举措来促进二者协同发展、提升育人实效。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具体实施细节,完善实践模式,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坚实的教育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欣.生涯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03):1-4+129.
[2]帖凌晨.高中思政课与生涯规划教育融合教学路径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45):62-64.
[3]童瑶.“大思政课”视域下生涯教育项目式学习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5,(09):63-6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4年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视域下生涯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ZQ202409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