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机械装配过程中误差及补偿方法分析

作者

杨方虹

温州技师学院 浙江温州 325026

1 机械装配过程中存在的误差

1.1 零件制造误差

在零件的加工制造进程中,受机床精度、刀具磨损、测量误差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以及位置误差的产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尺寸误差极有可能致使零件无法实现精准配合,进而对装配的紧密性造成不利影响;形状误差,诸如圆柱度、平面度未能达到规定要求,会使零件间的接触状态恶化,从而降低装配的稳定性;位置误差则可能导致零件的安装位置偏离设计标准,最终对整个机械系统的运动精度产生不良影响。

1.2 装配工艺误差

装配工艺的科学选择与严格执行,对有效控制装配误差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举例而言,若装配顺序安排失当,极有可能致使零件在装配进程中承受额外的应力并发生变形,进而产生装配误差。此外,装配过程中的操作方式也不容小觑,如拧紧螺栓时力度不均,会造成零件受力失衡,引发装配变形问题。与此同时,装配作业环境中的相关因素,诸如温度、湿度等出现变化,亦可能导致零件尺寸发生改变,从而引入装配误差。

1.3 测量误差

在机械装配工作进程中,精准的测量是确保装配精度的核心要素。然而,测量工具精度的局限性、测量方法的不完备性以及测量人员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引发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会致使装配人员难以准确判断零件的实际尺寸与位置,进而在装配过程中无法作出正确的调整举措,最终对装配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4 装配环境误差

在装配环境中,振动、噪声、灰尘等因素均会对装配精度造成显著影响。其中,振动极有可能致使已完成装配的零件出现位移或松动状况;噪声则会对装配人员的注意力形成干扰,进而大幅增加操作失误的潜在风险;若灰尘颗粒进入零件的配合表面,将会加剧零件的磨损程度,从而降低装配的精度与可靠性。

2 机械装配过程中误差的补偿方法

2.1 调整法

调整法是机械装配中补偿误差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相关零部件位置、尺寸抵消或减少误差,保证装配精度和性能。实际应用中,它分为可动和固定调整法。可动调整法在装配中改变零件位置补偿误差,如调整齿轮轴向位置改善啮合、减少传动误差,灵活性高,可实时调整,机械使用中误差增大时也能再次补偿。固定调整法在装配前选合适尺寸调整件(如垫片、垫圈)补偿误差,如机床装配中用不同厚度垫片保证主轴与导轨平行度,选调整件需精确计算确定尺寸,虽不如可动调整法灵活,但调整后能提供稳定精度。调整法应用前景广,能提高装配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使有加工误差的零件可有效利用,在机械维护修理中也能及时修正误差、延长使用寿命。

2.2 修配法

修配法也是机械装配过程中补偿误差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在装配时通过去除指定零件上的预留修配量,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当机械产品中各个零件的加工精度难以满足装配精度要求,或者采用调整法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时,修配法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在修配法中,需要确定一个修配环。修配环通常是那些在装配尺寸链中对封闭环影响较大、且便于修配加工的零件。例如,在一些精密仪器的装配中,可能会选择某个特定的零件作为修配环。通过对这个修配环进行少量的切削、研磨等加工,就可以改变它的尺寸,从而补偿装配过程中产生的累积误差。修配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即使零件的加工精度有限,通过修配的方式也能使机械达到良好的装配效果。不过,修配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劳动强度较大,需要有经验的工人来操作,因为修配过程需要精确控制修配量,否则可能会影响机械的性能。而且,修配法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因为修配工作通常需要手工完成,花费的时间较多。尽管如此,在一些对装配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修配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误差补偿方法。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关键机械部件装配中,修配法能够确保机械的高性能和可靠性,为产品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3 误差分组法

误差分组法是机械装配过程中另一种有效的误差补偿方法。它基于对零件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将零件按照尺寸或形状误差的大小进行分组,然后将同一组的零件进行装配,以此来保证装配精度。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加工设备、工艺等因素的影响,零件的加工误差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误差分组法就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零件进行精确测量,将其分为若干组,每组内零件的误差范围相对较小。例如,在装配轴与孔的配合时,将轴和孔分别按照直径尺寸进行分组,然后将直径尺寸相近的轴和孔进行装配。这样,即使零件的整体加工精度不高,但通过分组装配,也能使每一组的配合精度满足装配要求。误差分组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装配精度,同时降低对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它使得在现有加工条件下,能够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机械产品。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因为分组后的零件可以批量进行装配,减少了装配过程中的调整和修配工作量。然而,误差分组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需要增加额外的测量和分组工序,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并且,分组数量过多会导致管理难度加大,需要更加精细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

2.4 误差抵消法

误差抵消法是一种巧妙的误差补偿策略。它通过合理安排零件的装配位置和方向,利用零件自身的误差相互抵消,从而达到提高装配精度的目的。在机械装配中,零件的误差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规律性。误差抵消法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特性,通过科学的装配方案,使不同零件的误差在装配后相互抵消。例如,在装配多个齿轮时,如果某个齿轮存在一定的齿形误差,而另一个齿轮也有类似但方向相反的齿形误差,那么通过合理安排这两个齿轮的装配位置,就可以使它们的误差相互抵消,从而提高整个齿轮传动系统的精度。误差抵消法的显著优势在于不需要对零件进行额外的加工或调整,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装配精度。它充分利用了零件本身的误差,减少了对高精度加工设备和工艺的依赖,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这种方法对装配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要求较高,需要他们能够准确分析零件的误差特性,并制定出合理的装配方案。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机械系统,要准确地实现误差抵消并不容易,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优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装配误差由零件制造、装配工艺、测量和装配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会对机械设备性能和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采取有效补偿方法很重要。调整法、修配法、误差分组法和误差抵消法等补偿方法各有优缺点与适用场景,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装配要求和条件综合选择。合理运用这些方法能提高装配质量、降低成本、延长设备寿命,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持。未来,随着科技进步,还需深入研究误差产生机制和补偿方法,探索新技术和工艺,以适应更高装配精度要求,推动机械装配行业高效、精准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为湛 . 汽车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研究 [J]. 汽车维修技师,2025,(12):120-121.

[2] 熊武斌,熊曜晨,龚慧峰,金鑫,李国举 . 机械装配过程中误差及补偿方法分析 [J]. 中国机械,2024,(28):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