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化学新质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研究

作者

肖海军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第一中学  432800

一、引言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新质课堂的转变。新质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前提。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将知识学习与实际情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其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

二、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并非简单的场景布置,而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教育理念,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具有情感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情境体验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其核心在于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感知和理解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从认知发展角度看,高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对直观、生动的情境具有更强的感知能力和接受度。情境教学法通过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搭建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桥梁,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信心,进而激发对化学学科的探索欲望。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新质课堂中的应用形式

(一)生活化情境:让化学回归生活本真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为创设生活化情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自来水消毒的场景,提出“为什么自来水会有轻微的刺鼻气味?”“氯气消毒是如何实现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氯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讨论,不仅总结出氯气的部分性质,还能结合这些性质探讨在氯气泄漏等紧急情况下的正确逃生方法。这种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学科,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学习“原电池”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手机电池、电动车电池等入手,创设“电池为什么需要充电?”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的条件,进而引入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对身边常见电池的好奇与探究中,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二)实验化情境:以实验的魅力点燃学习热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为创设实验化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众多实验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例如,在“金属钠的性质”教学中,教师进行“水生火”实验,将金属钠投入水中,观察到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使脱脂棉燃烧的奇妙现象。这一实验现象与学生的日常认知产生强烈冲突,瞬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迫切想要知道为什么水与金属钠反应会产生火,进而主动探究钠的化学性质,在积极的思考与讨论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再如,“银镜实验”是展示葡萄糖还原性的经典实验。当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看到试管内壁逐渐形成一层光亮的银镜时,无不发出惊叹。这种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让学生对葡萄糖的还原性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热情。通过实验化情境的创设,学生在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奇妙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三)问题化情境:以思维挑战激发探索欲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设问题化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来构建情境。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教师先让学生用 pH 试纸测试纯碱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发现纯碱溶液呈碱性,这与他们以往对“盐溶液呈中性”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产生疑问:“为什么纯碱溶液会呈碱性?”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盐类水解原理的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纯碱溶液中离子的水解过程,逐步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又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教师创设“工业合成氨如何提高产率?”的问题情境。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多个角度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这些条件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这种基于实际生产问题的问题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对化学学科深入学习的兴趣。

四、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

情境教学法之所以能够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情境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思维从课间的放松状态迅速拉回到课堂学习中。无论是生活化情境中的熟悉场景,还是实验化情境中的奇妙现象,亦或是问题化情境中的思维挑战,都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最后,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当学生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会深刻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对学科价值的认同会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五、结论

在高中化学新质课堂中,情境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生活化、实验化、问题化等多元情境的创设,教师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熟悉、新奇、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化学课堂充满活力与魅力,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开启化学学习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许保银 . 高中化学新教材课堂教学的新思考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21):52-54.

[2] 田家泽 . 改变观念灵活教学——高中化学新教材高效课堂之见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2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