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为基:打击乐器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
蓝丽莉
广西南宁市兴宁区智慧星幼儿园 530012
一、引言
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天然地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情境性等特点,与幼儿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当游戏与音乐教育有机融合,尤其是借助打击乐器开展音乐游戏时,便为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与趣味的崭新路径。打击乐器以其操作简单、音色丰富多样、能直观呈现节奏变化等优势,在幼儿手中仿佛变成了充满魔力的音乐精灵,能够瞬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打击乐器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增强节奏感
打击乐器本身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通过参与打击乐器音乐游戏,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不同节奏的变化,如强拍与弱拍、长短音的交替等。例如在玩“鼓点传球”游戏时,随着鼓的不同节奏敲击,幼儿传递小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亲身感知节奏的快慢、强弱,从而逐渐建立起稳定的节奏感,这是音乐素养的重要基础。
(二)提升音高感知
虽然打击乐器主要侧重于节奏表现,但在一些组合游戏中,不同材质、大小的打击乐器能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像木鱼、三角铁、手铃等搭配使用,幼儿在敲击过程中能发现声音的高低差异,初步建立起对音高的感知,有助于拓展他们音乐感知的维度。
(三)激发创造力
在打击乐器音乐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去敲击乐器,创编出独特的节奏和旋律组合。比如在“乐器故事创编”游戏里,幼儿根据一个简单的故事内容,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其配乐,每个人都能创造出不一样的音乐表达,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四)培养合作意识
很多打击乐器音乐游戏需要幼儿们分组合作完成,如“乐队演奏会”游戏,幼儿们分别负责不同的打击乐器,要相互配合、听从指挥,才能演奏出和谐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能够学会倾听他人、协调配合,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这也是音乐素养在团队协作层面的体现。
三、打击乐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实施路径
(一)选择适宜的打击乐器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操作能力来挑选打击乐器。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选择简单易握、音色单一且鲜明的乐器,如木鱼、沙锤等;中班幼儿可增加一些如手铃、响板等能发出多种音色的乐器;大班幼儿则可以尝试使用更复杂些的,像小型的爵士鼓、木鱼组等,让幼儿有更多探索不同音色和节奏的空间。
(二)创设趣味游戏情境
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童话故事等创设游戏情境,增强游戏的吸引力。例如创设“森林音乐会”的情境,幼儿们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拿着各自的打击乐器在森林里举办音乐会,每个小动物有不同的演奏任务,这样能让幼儿更投入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乐趣。
1. 节奏模仿游戏
教师先敲击出一段简单的节奏,幼儿用相同的打击乐器模仿敲击出来,锻炼幼儿的节奏感知和复制能力,如教师用沙锤敲出“XX XX | X X |”的节奏,让幼儿模仿。
2. 乐器合奏游戏
分组让幼儿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行合奏,事先设计好简单的合奏谱,让幼儿在合作中感受不同乐器音色融合的效果,像一组幼儿敲木鱼打稳定节奏,一组用手铃做点缀,共同演奏出一段音乐。
3. 自由创编游戏
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用多种打击乐器创编一段音乐,然后分享自己创编的思路和感受,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教师有效引导与反馈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适时地给予幼儿提示和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节奏、运用乐器。同时,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肯定幼儿的表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鼓励幼儿不断进步。
四、打击乐器音乐游戏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某幼儿园大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打击乐器音乐游戏活动,旨在通过丰富的游戏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该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集体活动参与能力和对音乐的初步感知,但在节奏把握、乐器协作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实施过程
1. 乐器选择与介绍
为幼儿准备了木鱼、手铃、小型爵士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教师向幼儿
一一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以及基本的敲击方法,让幼儿先熟悉这些乐器。
2. 创设游戏情境
创设了“魔法音乐城堡”的情境,幼儿们是进入城堡的小魔法师,要用手中的乐器破解城堡里的音乐谜题,完成演奏任务才能打开城堡的各个房间,获取宝藏。
3. 游戏开展
(1)节奏模仿游戏:教师先在城堡的“第一关”敲击出不同节奏的鼓点,幼儿们用木鱼模仿,逐渐增加难度,从简单的两拍节奏到复杂一些的切分节奏等,幼儿们积极参与,不断挑战自己。
(2)乐器合奏游戏:在“第二关”,幼儿们分组,有的组负责用爵士鼓打出稳定的节奏框架,有的组用手铃、三角铁等做节奏装饰,共同演奏出一段欢快的乐曲,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整体的音乐效果,调整各自的演奏力度和时机。
(3)自由创编游戏:在“第三关”,幼儿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想象中的魔法场景,用多种乐器创编音乐,然后轮流展示,分享自己创编时的想法,如有的幼儿说用快速的鼓点表示魔法施展的紧张时刻,用轻柔的手铃声音表示魔法成功后的美好氛围。
4. 教师反馈与评价
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都会认真总结,表扬幼儿们的精彩表现,比如某个幼儿节奏模仿得很准确,某个小组合奏配合得很默契等。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像有的幼儿敲击乐器力度不均匀,有的小组在合奏时出现抢拍等情况,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进。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活动,幼儿们的音乐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在节奏感方面,大部分幼儿能够准确地把握多种复杂节奏;在音高感知上,能更好地区分不同乐器的音高差异;在创造力上,幼儿们创编的音乐越来越丰富、有创意。同时,幼儿们的合作意识也更强了,懂得在合奏中相互配合。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个别幼儿在自由创编游戏中过于随性,缺乏一定的音乐结构意识,后续可以加强对幼儿音乐结构知识的简单渗透,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音乐创编。
结论
打击乐器音乐游戏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合理选择乐器、创设趣味情境、设计多样游戏形式以及教师的有效引导反馈等实施路径,能够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游戏过程中逐步提升节奏感、音高感知、创造力以及合作意识等音乐素养。在今后的幼儿音乐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重视并推广打击乐器音乐游戏,不断探索和优化其实施方式,为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沈丹丹 . 音乐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16):90-90.
[2] 朱丽钦 . 游戏视域下的幼儿音乐活动教学探析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3(19):88-90.
[3] 冉玲 . 学在”趣”中——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思考 [J]. 电脑校园 ,2022:6430-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