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参与频率与学生心理韧性、社交能力的关系研究
蓝清华 刘剑
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生面临着学习技能、生活和就业压力,心理韧性和社交能力成为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并有效应对的能力,而社交能力则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社交平台。然而,目前关于社团参与频率与学生心理韧性、社交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旨在揭示这一关系,为中职学校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参考。
一、不同类型社团的作用差
(一)舞蹈社团与音乐社团
舞蹈社团与音乐社团是文化和艺术类社团,旨在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养。参加这些社团可以发挥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激情与潜能,放松心情、舒缓压力、锤炼意志;比如舞蹈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需要同学们不断练习,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也有利于提高自身自信;音乐社团通过对各种乐器的演奏、合唱等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修养和审美。参与相关社团不但可以让学生在群体中得到锻炼、增强社交能力,而且在一次次舞台锻炼的过程中也能够磨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志愿者社团
志愿者社团是以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为主的社团,可以组织学生去做一些诸如到社区做志愿服务、到野外清理垃圾、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产生责任感,培养同理心,以及懂得如何去和不同的群体的人去交流沟通。此外,志愿者社团组织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因为要帮助别人时自己也会感受到价值,从中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同时还能拥有更强的心理韧力,当学生组织社区活动时就会跟相关的社区工作人员或者居民进行联系沟通协调,同时还需要带领和发动社区的其他人加入进来为他们宣传讲演服务之类的工作。
(三)国旗护卫队社团
国旗护卫队社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升旗仪式及一些相应的正规化的活动中有较强的纪律性和礼仪性,在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自信心;升旗仪式等活动需学生专注力高且集体协作性强,使学生培养锻炼心理韧性和社交能力。譬如说,在进行国旗护卫队的训练时,就需要互相配合、互帮互助才能做好的工作,在这样的团体协助之下学生能得到较好的心态并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体育类社团
体育类社团主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参加篮球社团和羽毛球社团的同学,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可以消除学习压力、强身健体;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培养自己较强的进取心和强大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篮球比赛时,需要跟自己的队友相互配合,一起努力打败对手,可以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心理韧性,并且还可以在团队里锻炼自己的交际圈。除此之外,体育类社团的活动还有利于扩大朋友圈。
二、社团参与频率对学生心理韧性与社交能力的影响
(一)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社团活动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和心理的支持,使他们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时会拥有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提升心理韧性;社团活动中的团队互助氛围可以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面对问题的能力;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支撑性的社交氛围,在这里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情感的支持和鼓励,这些都会减缓学生们在学习上,生活中或者人际关系上所产生压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
(二)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社团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结交更多的伙伴朋友;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参加社团活动能在真实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社团活动往往是集体性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与其他成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社团的任务。这样学生们就会去学习如何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和协作,并且当遇到难题时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因此这也会让其变得拥有正面情绪,有较强的承受心理。
三、社团参与频率与心理韧性、社交能力的关系
(一)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社团参与频率与学生的心理韧性( ⋅r=0.45 , p<0. 01 )和社交能力( .r=0.52 , p⟨0.01 )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社团参与频率越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和社交能力越强。
(二)回归分析
以心理韧性为因变量,社团参与频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团参与频率能够显著预测心理韧性( β=0.35 , p0.01| )。以社交能力为因变量,社团参与频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团参与频率能够显著预测社交能力( β=0 .40, p<0.01⟩ )。
(三)影响机制分析
一是社团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心理援助资源和支持,在学生遇到压力时有更多的可以求助的对象。二是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互帮互助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韧性的品质。三是社团活动给予学生广阔的交友平台,促进学生人际交往,丰富朋友圈,锻炼学生沟通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学生参加社团的次数越多,其心理韧性和社交能力越强;不同类型社团对学生心理韧性和社交能力的提升也有所不同。学校可以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并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后期可在此基础上,扩大样本容量,在社团活动内容、社团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探索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心理韧性及社交能力发展的实现路径,给予中职学校社团活动相关方面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彪 . 学生社团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J]. 船舶职业教育 ,2024,12(04):61-64.DOI:10.16850/j.cnki.21-1590/g4.2024.04.018.
[2] 翟志斌 . 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D].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4.DOI:10.27144/d.cnki.ghbsc.2024.00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