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焦虑、自我效能和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侯美琳 赵晶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北湖明达学校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未来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数学焦虑、自我效能和学习兴趣是三个关键的心理因素。深入探究这三者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数学焦虑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一)数学焦虑的内涵
数学焦虑是指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体验。这种情绪可能表现为对数学课堂的畏惧、对数学作业的逃避、在数学考试中过度紧张等。
(二)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负面影响机制
干扰信息加工:当小学生处于数学焦虑状态时,他们的注意力会受到干扰,难以集中精力理解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焦虑情绪会占用大脑的工作记忆资源,使得学生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存储数学信息,从而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降低学习动机:长期的数学焦虑会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数学,从而放弃努力,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影响学习策略的运用:焦虑的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盲目套用公式等,而不是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解题方法。这不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影响数学成绩的提升。
二、自我效能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一)自我效能的内涵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任务所具有的信念和判断。在数学学习中,自我效能表现为小学生对自己能否学好数学、能否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二)自我效能对数学成绩的正面影响机制
激发学习动力:高自我效能的小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因此会更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这种强烈的学习动力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促进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具有高自我效能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更有信心尝试不同的学习策略和解题方法。他们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并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他们会主动进行预习、复习,积极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增强面对挫折的韧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高自我效能的学生能够将挫折和失败看作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不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他们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继续努力学习。这种面对挫折的韧性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三、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一)学习兴趣的内涵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学习兴趣表现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渴望等。
(二)学习兴趣对数学成绩的积极影响机制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各种活动,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会让他们更加投入地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数学成绩。
增强学习的持久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小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他们会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放弃。这种持久的学习行为有助于他们逐步积累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进而取得较好的数学成绩。
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地听讲、思考和理解数学知识。兴趣能够激发大脑的活跃度,使得数学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例如,他们会对数学中的趣味问题、数学史故事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数学焦虑、自我效能和学习兴趣的交互作用
数学焦虑、自我效能和学习兴趣并不是孤立地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一方面,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有信心学好数学,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而高自我效能感又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数学焦虑会对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产生负面影响。较高的数学焦虑会降低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同时,数学焦虑也会削弱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对自己学好数学的能力产生怀疑。反之,较低的数学焦虑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此外,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数学焦虑的程度。高自我效能感的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压力和挑战,从而降低数学焦虑水平;而低自我效能
感的小学生则更容易产生数学焦虑。
五、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
(一)降低数学焦虑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焦虑的危害和应对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数学焦虑情绪。
(二)提高自我效能感
给予成功的体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树立榜样: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以榜样为目标,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培养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建模、数学手抄报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家庭的水电费、购物时的折扣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数学焦虑、自我效能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小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降低数学焦虑、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学习兴趣是提升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