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预防的眼科专科护理策略探讨

作者

邓小琼  彭光贵  陆素青

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41001

一、引言

眼科专科护理作为保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成功、促进患者术后良好康复的重要环节,能够从多个方面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管理。通过专业的护理评估、精准的护理措施实施以及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助力患者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实现理想的视力恢复效果。

二、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一)角膜水肿

1. 手术操作因素

手术过程中超声能量的使用不当,如能量过高、时间过长,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使其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角膜水肿。此外,手术器械进出前房时对角膜的机械性损伤,也可能破坏角膜内皮的完整性,导致角膜水肿出现。

2. 患者自身因素

部分患者本身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较少、功能欠佳,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更易因角膜内皮的耐受性差而发生角膜水肿。

(二)眼内炎

1. 手术源性感染

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手术室环境未达到无菌标准、术中结膜囊冲洗不规范等,都可能使细菌、真菌等病原体进入眼内,引发眼内炎。虽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

2. 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患者不注意眼部卫生,如用不洁的手揉眼、未按要求按时点眼药水等,增加了眼内感染的风险,容易诱发眼内炎。

(三)前房积血

1. 手术创伤

手术中切口的制作、撕囊等操作可能损伤虹膜血管或睫状体血管,导致出血,血液积聚在前房形成前房积血。若术中止血不彻底,也会加大前房积血的发生几率。

2. 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

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使得术后出血不易止住,更易出现前房积血情况。

(四)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

1. 手术操作失误

手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位置不准确,如囊袋内植入位置偏移、晶状体袢未妥善固定等,可能导致人工晶状体在术后出现移位、倾斜等位置异常情况,影响视力矫正效果。

2. 术后外力因素

患者术后早期不注意保护眼睛,受到外力撞击、剧烈运动等,可能使原本位置正常的人工晶状体发生移位,进而引发视力模糊等问题。

三、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后并发症预防的眼科专科护理策略

(一)角膜水肿预防护理

1.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尤其是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情况,对于角膜内皮功能不良的患者,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风险评估。同时,准备好高渗性眼药水等可能用于减轻角膜水肿的药物。

2. 术中配合护理

协助医生精准控制超声乳化仪的能量和时间参数,密切观察手术进程,提醒医生注意手术器械进出前房的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对角膜的机械性损伤,确保手术操作的精细化。

3. 术后观察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角膜的透明度、厚度等情况,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定期检查。对于出现角膜水肿早期迹象的患者,遵医嘱及时应用高渗性眼药水、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等进行局部治疗,同时向患者解释病情,缓解其紧张情绪。

(二)眼内炎预防护理

1. 手术环境与器械管理

严格把控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做好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术前结膜囊冲洗,确保手术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从源头上减少病原体进入眼内的可能性。

2. 患者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后保持眼部卫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眼部清洁方法,如用清洁的毛巾轻轻擦拭眼周,避免用手揉眼等。同时,告知患者按时按医嘱点眼药水,不可随意增减次数或更换药物,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

3. 术后密切观察

术后加强对患者眼部症状的观察,如有无眼痛加剧、视力突然下降、眼部分泌物增多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尽早采取措施进行诊

断和治疗。

(三)前房积血预防护理

1. 术前评估与干预

全面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与相关科室医生会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对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备好止血药物等。

2. 术中护理配合

协助医生做好术中止血工作,确保手术切口的精准制作,避免不必要的血管损伤,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减少术后前房积血的隐患。

3. 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嘱患者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眼内压的行为,防止已止血的血管再次出血。同时,密切观察前房的情况,通过裂隙灯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前房积血的早期迹象,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预防护理

1. 术前指导与告知

向患者详细说明术后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告知其避免外力撞击眼睛、不要进行剧烈运动等,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知晓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 术中精准操作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准确无误地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合适位置,确保晶状体袢固定牢固,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操作的核查工作,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晶状体位置异常,保证手术质量。

3. 术后定期复查与提醒

嘱咐患者按照规定时间定期复查,护理人员在复查时重点检查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情况,通过验光、眼部超声等检查手段及时发现潜在的位置异常问题。同时,持续提醒患者注意保护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眼科专科护理策略。通过对角膜水肿、眼内炎、前房积血、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等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与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在今后的临床眼科护理工作中,还需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护理策略,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鹰 , 崔小冰 , 李水冰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护士进修杂志 , 2022(015):037.

[2] 李梅 , 李欣 , 李明 . 压核进钩劈核技术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 2022(2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