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路径研究

作者

王宜芝

微山县高楼乡春蕾学校 277608

一、生活化理念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

生活化理念应用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多维度的重要价值,为解决当前写作教学困境提供了有效支撑。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易产生情感共鸣的领域 [1]。当写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如旅行见闻、家庭趣事、校园活动等,学生能够将自身真实感受融入写作,避免“无病呻吟”,从而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写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学生在记录“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经历时,能自然联想到摔倒时的疼痛、成功时的喜悦,这些真实情感的注入让作文更具感染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而非单纯的任务。

其次,有助于丰富写作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小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体验,家庭生活中的亲情互动、校园生活中的同伴交往、社会生活中的场景观察以及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等,都是鲜活的写作资源。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生活细节,将零散的生活经历转化为系统的写作素材,有效解决学生“素材匮乏”的问题,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比如,在观察“校园的梧桐树”时,学生不仅能记录春天新叶的嫩绿、秋天落叶的金黄,还能联想到课间在树下游戏的场景、雨天躲在树下避雨的小插曲,这些细节让作文摆脱“千人一面”的困境,充满个性化色彩。

最后,生活化理念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革新提供了方向。传统写作教学多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批改”的单向模式为主,缺乏互动性与实践性;而生活化写作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活动、合作交流等形式,构建了“生活—课堂—生活”的闭环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课堂的边界,让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也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生活引导者”,推动写作教学从“应试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型。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实施路径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可通过以下五大路径展开,各路径相互衔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灵感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写作知识难以直接引发其学习兴趣,而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触发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写作灵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展示生活图片或视频、讲述生活故事等方式,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写作情境,将写作任务与生活场景有机融合。

例如,在“习作:猜猜他是谁”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体现人物特点的短视频,如同学打篮球的精彩瞬间、家人做饭的日常场景等,引发学生好奇心;随后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描述熟悉的人(如同学、家人)的外貌、性格、爱好,但不直接说出名字,其他成员进行猜测。这种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不仅活跃课堂氛围,更能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身边人的特点,为写作积累具体素材,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写作状态,避免“无从下笔”的困境。

(二)开展生活实践,积累真实素材

“实践出真知”,直接的生活实践体验是学生获取真实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感悟、记录,将生活体验转化为写作资源 [3]。实践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如家务劳动、手工制作、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契合。

在“习作:我的家人”教学中,教师可开展“家庭角色大揭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观察家人日常生活中的特点,包括外貌特征、日常习惯、承担的家庭责任等,并通过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2]。活动后,组织课堂交流分享,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再以“我家的‘独特风景’”为主题进行写作。通过这一实践,学生不仅积累了关于家人的具体素材,更在观察过程中深化了对亲情的理解,使作文内容充满真情实感,有效避免了“内容空洞”的问题 [3]。此外,实践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意识,实现写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同发。

(三)引导素材积累,实现“厚积薄发”

生活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记录生活的习惯,将零散的生活片段转化为系统的素材库,为写作提供持续支撑。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积累素材,如写日记、制作素材卡片、拍摄生活照片或短视频等,且不严格限制形式与篇幅,重点在于真实记录生活中的趣事、感人瞬间或独特感悟。

在“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玩具、文具、书籍等心爱之物,通过日记记录其来历、外观及背后的故事。课堂上,组织素材交流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借鉴、启发;随后指导学生筛选素材,选择最能体现心爱之物特点的内容进行写作,并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展现物品特色。这种积累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素材储备,还能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与感知力,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快速提取合适素材,实现“厚积薄发”。同时,长期的素材积累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为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

(四)进行生活仿写,掌握写作技巧

仿写是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写作训练方法,而生活仿写则是将仿写对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的优秀范例(如课文、生活场景视频等),学习写作手法、结构布局与语言特色,在模仿基础上逐步实现创新 [2]。教师需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仿写范例,降低写作难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技巧。

在“习作:_ 让生活更美好”教学中,教师可选取热门旅游城市的宣传纪录片作为仿写范例,让学生观察视频中如何通过景物描写、人物活动展现生活美好;随后引导学生分析视频的写作手法(如多角度描写、情感融入等),并模仿这一方式,围绕“旅行让生活更美好”“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等主题进行写作,重点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真实感受。生活仿写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写作方向,避免了传统仿写中“脱离生活、生搬硬套”的问题,使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既能掌握写作技巧,又能融入个人生活体验,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突破当前教学困境、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实践、积累生活素材、进行生活仿写及实施生活评价等路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内容、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品质与语言运用能力,符合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实践过程中需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避免形式化的“生活化”,真正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生活化教学与其他教学理念的结合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路径,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金娟 .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开展 [J]. 学周刊 .2021(05):119-20.

[2] 龚 维 . 生 活 化 理 念 下 小 学 语 文 写 作 教 学 实 施 路 径 探 究 [J]. 智力 .2025(20):102-104.

[3] 葛红涛 .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应用研究 [J]. 今天 .2022(1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