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沃白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王秀梅
吉林省榆树市环城乡中心小学校 1304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艺术教学应“重视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宽艺术学习的渠道,丰富艺术教学的形式”。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审美意识启蒙的关键时期,然而传统音乐课堂中,教师多依赖“课本 + 录音机 + 黑板”的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对具象化、沉浸式学习的需求——乐谱讲解抽象难懂、乐器演奏无法近距离观察、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希沃白板作为专为课堂设计的交互式教学平台,集成了多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互动工具(课堂活动、计时器、画板)、学科插件(音乐符号库、五线谱工具)等功能,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听觉体验,搭建“教 -学- 练- 评”一体化的课堂生态。本文基于榆树市环城乡中心小学校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探索希沃白板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为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提供参考。
二、希沃白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降低认知难度
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音乐概念(如节奏、音高、调式)理解困难。希沃白板的多媒体整合功能,可将音乐知识与动画、场景结合:讲解“节奏”时,教师可插入“小动物走路”动画——小兔跳对应“八分音符”(短促节奏)、大象走对应“四分音符”(平稳节奏),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动作,直观感知不同节奏的差异;学习歌曲《春天在哪里》时,可播放春天实景视频(花开、鸟鸣、溪流),搭配歌曲音频,让学生在沉浸式场景中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自然代入学习情境,避免“被动听唱”的枯燥感。
(二)丰富互动形式,提升参与度
传统音乐课堂的互动多局限于“教师领唱 - 学生跟唱”“个别学生回答”,参与面窄、形式单一。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功能(如“选词填空”“判断对错”“趣味分类”“节奏打地鼠”),可将练习转化为游戏:学完《国旗国旗真美丽》后,教师设计“歌词填空”互动游戏,学生通过触摸屏幕选择正确歌词,答对后屏幕弹出“点赞”动画,错误则提示“再试试”;讲解“乐器分类”时,设计“拖拽分类”游戏,让学生将“钢琴、小提琴、笛子、鼓”等乐器图标,拖拽到“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对应区域,游戏化的互动不仅覆盖全体学生,还能即时反馈学习效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突破教学难点,强化知识理解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如五线谱识读、歌曲情感处理),仅靠教师讲解难以突破。希沃白板的学科工具可针对性解决:其一,“五线谱工具”支持教师在白板上直接绘制五线谱,添加音符、休止符,点击音符即可播放对应音高,学生可直观看到“音符位置与音高”的关系,避免死记硬背;其二,“音频剪辑”功能可将歌曲分段(前奏、主歌、副歌),教师可单独播放副歌部分,引导学生对比“主歌的平缓”与“副歌的激昂”,并通过“画笔”功能在屏幕上标注“强(f)、弱(p)”符号,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起伏,提升演唱表现力。
(四)优化评价反馈,实现精准教学
传统音乐评价多依赖教师主观判断(如“唱得不错”“节奏不准”),反馈模糊、缺乏针对性。希沃白板的“即时评价”功能可实现精准反馈:其一,“课堂反馈”工具支持学生通过手机扫码提交答案(如节奏判断、歌词记忆),教师端实时生成数据报表,直观看到正确率、错误选项分布,快速定位学生的知识漏洞(如多数学生混淆“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其二,“作品展示”功能可录制学生的演唱、乐器演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并共同点评,学生通过观察同伴的表现,发现自身不足,同时增强自信心,形成“自评- 互评- 师评”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希沃白板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结合小学音乐课堂“导入 - 新授 - 实践 - 总结”的教学流程,本文以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愉快的梦》为例,详细阐述希沃白板的应用步骤,为教师提供可复制的教学方案。
(一)课堂导入: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课堂导入的核心目标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建立“已知经验”与“新知”的联系。《愉快的梦》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主题围绕“梦境”展开,导入环节可借助希沃白板的“多媒体组合”功能,搭建沉浸式情境:
1. 播放动画:教师在希沃白板中插入“星空、月亮、小船”的动态背景,搭配轻柔的钢琴前奏,屏幕中央弹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做过愉快的梦吗?梦里有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活生活经验;
2. 音频对比:播放《愉快的梦》片段(抒情旋律)与《娃哈哈》片段(欢快旋律),让学生通过希沃白板的“投票”功能,选择“哪段音乐更像梦境的感觉”,教师根据投票结果,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学习《愉快的梦》,感受抒情音乐的特点。通过“视觉 + 听觉 + 互动”的导入方式,学生快速进入歌曲情境,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知识新授:直观呈现,突破难点
新授环节聚焦“歌曲学唱”与“音乐知识理解”,需解决两个难点:一是掌握“附点音符”(如“5. 3”)的节奏,二是理解歌曲“轻柔、连贯”的演唱要求。借助希沃白板的工具,可将难点转化为直观体验:
1. 节奏学习:
动画演示:教师在希沃白板中插入“附点音符”的动画,用“小尾巴(附点)”的长度表示“延长半拍”,让学生直观看到“5. 3”比“5 3”的节奏稍长;
互动练习:使用希沃白板的“节奏打地鼠”游戏,屏幕上随机出现“5. 3”“4 2”“6.1”等节奏型,学生通过触摸屏幕“打地鼠”,正确则播放对应节奏,错误则重新出现,通过游戏强化对附点节奏的感知;
2. 歌曲学唱:
分段学唱:教师利用希沃白板的“音频剪辑”功能,将歌曲分为“前奏 - 主歌 -副歌”三部分,先播放主歌片段,同时在屏幕上显示歌词,歌词中“附点音符”对应的文字用红色标注,提醒学生注意节奏;
示范对比:录制“正确演唱”(轻柔、连贯)与“错误演唱”(生硬、急促)的音频,通过希沃白板的“双屏对比”功能同时播放,让学生判断“哪段更符合梦境的感觉”,并引导学生用“画笔”在屏幕上圈出“需要轻唱的句子”,加深对演唱要求的理解。
(三)实践拓展:多元互动,深化体验
1. 小组创编:将学生分为4 组,每组通过希沃白板的“资源库”选择素材——如“海浪声、鸟叫声、钢琴音色”,为《愉快的梦》设计“前奏伴奏”,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白板上拖拽素材,组合成伴奏音频,播放给全班听,其他小组通过“点评”功能给出建议(如“海浪声太响,可以调轻一点”);
2. 乐器伴奏:教师在希沃白板中插入“三角铁、碰铃”的图片与音色,讲解乐器的演奏方法(如三角铁轻敲),然后播放《愉快的梦》伴奏,学生自愿上台,通过触摸白板上的“乐器图标”,播放对应音色,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跟唱,实现“演唱+ 伴奏”的综合实践。
通过“创编 + 演奏”的实践活动,学生从“被动学唱”转变为“主动创造”,提升音乐表现力。
(四)总结评价:即时反馈,巩固提升
总结评价环节需兼顾“知识回顾”与“效果反馈”,借助希沃白板的“数据化工具”,实现精准评价与巩固:
1. 知识回顾:教师在希沃白板中设计“知识闯关”游戏,题目涵盖“附点音符的作用”“《愉快的梦》的演唱要求”“乐器分类”等,学生通过手机扫码答题,白板实时显示全班正确率,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如“附点音符延长几拍”),教师再次讲解,强化记忆;
2. 作品展示:播放课堂上录制的“小组创编音频”“学生演唱视频”,让学生通过希沃白板的“星级评价”功能(1-5 星),对作品打分,并说明理由,教师结合学生评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同时布置作业:“用希沃白板的‘录音’功能,录制自己演唱《愉快的梦》的音频,下节课分享”。
通过“游戏化回顾 + 多元评价”,学生清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同时延伸课堂学习,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四、希沃白板应用的教学效果与反思
(一)应用效果
基于榆树市环城乡中心小学校三年级 2 个班级的对比教学实践(实验班使用希沃白板,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后,从“学生兴趣”“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
1. 学生兴趣:实验班 92% 的学生表示“喜欢上音乐课”,高于对照班的 68% ,课堂上主动举手参与互动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
2. 知识掌握:实验班“附点音符”“乐器分类”等知识点的测试正确率为 89% 高于对照班的 65% ,说明希沃白板的直观呈现有助于知识理解;
3. 能力提升:实验班学生在“歌曲创编”“乐器伴奏”等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创造性,如部分学生为《愉快的梦》添加了“风声”“星星闪烁”的音效,而对照班学生多局限于“跟唱”,缺乏创新。
实践证明,希沃白板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助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应用反思与优化建议
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互动”;部分学生因注意力被动画吸引,忽略知识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 合理使用工具,避免“技术过载”:希沃白板是教学辅助工具,而非核心。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功能,如节奏学习用“动画 + 游戏”,但歌曲情感讲解仍需教师引导,避免屏幕占据课堂主导,减少“教师念PPT、学生看动画”的形式化教学;
2. 分层设计活动,兼顾个体差异: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教师可利用希沃白板的“分层任务”功能,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基础层:完成“歌词填空”;提高层:进行“节奏创编”;拓展层:设计“歌曲伴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获得成就感;
3.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应用能力:部分教师对希沃白板的功能掌握不全面(如不会使用“音频剪辑”“投票”),学校可定期开展希沃白板培训,结合音乐学科特点,讲解“五线谱工具”“乐器音色库”等专项功能,同时组织“优质课展示”,让教师互相学习应用经验;
4. 结合传统教具,平衡技术与传统:希沃白板的优势在于直观,但传统教具(如小乐器、乐谱卡片)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例如,学习乐器时,可先通过希沃白板观察乐器结构,再让学生触摸实物乐器,感受材质与演奏方式,实现“虚拟 + 现实”的结合,提升学习体验。
五、结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希沃白板为小学音乐课堂提供了“技术赋能教学”的新路径。通过在“导入- 新授- 实践- 评价”全环节的应用,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抽象难懂、互动不足、评价模糊”的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符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的要求。
然而,技术的价值不在于“使用”,而在于“合理使用”。小学音乐教师在应用希沃白板时,需始终牢记“以学生为中心”,将技术与音乐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避免“为技术而技术”。未来,随着希沃白板功能的不断升级(如 AI 语音评价、虚拟乐器演奏),小学音乐课堂还将迎来更多创新可能,为学生的艺术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