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材料中预制构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作者

邵昌明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5

引言

建筑工业化作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方式提高建筑生产效率。预制构件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在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预制构件的广泛应用也对传统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换代的关键阶段,传统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手段渐渐向预制装配式施工过渡,这种转变不仅变换了建筑施工的技术路径,同样对工程造价的构成及管控造成了深远冲击。深入研究预制构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机制,对于准确把握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预制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

预制构件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当前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从应用范围这方面看,起初预制构件应用于工业建筑领域,现在已扩展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多个领域,产品类型从单一的预制板拓展成包含预制梁、柱、墙体、楼梯等的完整体系。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工厂化特征,通过集中生产、标准化制造,能够有效保证构件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下图1 为预制构件生产与储存现场。

图1 预 制构件生产与储存现场

在技术特点方面,现代预制构件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构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显著提高。预制构件设计更强调标准化与模数化,这不仅为生产管理提供便利,也为施工现场实现快速装配创造了契机,就市场发展状况而言,预制构件产业正渐渐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从设计筹划、生产制造到运输搭建,各个环节的专业水准不断上扬。这种产业化发展模式为预制构件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工程造价的计算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预制构件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因素

2.1 材料成本与生产效率的影响

预制构件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首先体现在材料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相比,预制构件的材料成本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废料产生量大幅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实际消耗成本。工厂化生产环境使得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得到精确控制,钢筋的下料和加工也更加精准,从而减少了材料浪费现象。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优势同样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集中的生产模式让单位时间内的构件产量大幅上扬,生产成本的分摊效果呈现得更明显。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人工操作相对简化,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如图 2 所示为预制构件连接节点技术示意图。预制构件质量稳定性表现不错,返工跟修补的概率明显下降,这进一步把控了材料和人工的额外投入,对整体工程造价造成积极的结果。

图2 预制 构件连接节点技术示意图

2.2 施工周期与人工成本的影响

预制构件对施工周期和人工成本的影响是其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装配式施工方式显著缩短了建筑施工周期,这种时间效率的提升直接转化为工程造价的降低,如图 3 为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现场,预制构件施工周期的缩短使得现场管理费用、临时设施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等时间相关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预制构件现场安装的整个过程相对简易,省去了繁杂的支模、浇筑、养护等工序,这不但增进了施工的效率,还降低了施工的技术门槛。

图3 预制构 件吊装施工现场

在人工成本方面,预制构件施工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便预制构件的安装要一定的技术工人,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有所削减,尤其是普通技能工人的需求大幅度降低。现场施工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人工操作强度减轻,这不仅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也使得人工成本的控制更加有效。

3. 预制构件对工程造价的间接影响机制

3.1 质量控制与维护成本的影响

预制构件对工程造价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质量控制和后期维护成本方面。工厂化生产环境为预制构件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控的质量保证条件,这种质量优势在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内对造价产生持续影响。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采用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构件的尺寸精度、强度等级、表面质量等指标都能得到有效保证。这种高质量标准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避免了因质量缺陷导致的返工和修补成本。以长期维护成本的角度去看,预制构件质量的稳定性,让建筑物的耐久性得到更好保障,采用工厂化生产时构件密实度更高,抗渗以及抗冻的性能更加出色,这造成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的频率以及强度都有所下降。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特征也为后期的维修和更换提供了便利,降低了维护作业的复杂程度和成本投入。

3.2 技术要求与设备投入的影响

预制构件的应用对施工技术和设备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技术要求的变化对工程造价产生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运输、吊装、安装等环节需要专业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支持,这增加了项目的设备投入成本。大型预制构件的吊装需要配备相应吨位的起重机械,运输过程需要专用的运输车辆,这些设备的使用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造价。技术要求的提升也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预制构件的安装需要具备相应技能的技术工人,这种专业化要求可能导致人工单价的上升。预制构件施工得运用更精准的测量及定位技术,对施工管理精细化方面的要求更高,这使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上升,成本投入增多,这种技术要求的上扬也带来了对应的益处,包含施工质量改善、施工效率增进以及安全风险降低,这些积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技术投入增加带来的成本压力,下图 4 为预制构件技术要求与设备投入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机制图。

图4 预制构件 技术要求与设备投入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机制图

3.3 市场环境与供应链的影响

预制构件市场的发展状况和供应链的完善程度对工程造价产生重要的间接影响。当前预制构件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成熟,这种市场环境对构件价格和供应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预制构件的生产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市场价格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增加了工程造价估算和控制的难度。供应链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供应效率和成本控制。预制构件从生产到安装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物流运输、现场安装等,每个环节的效率和成本都会影响最终的工程造价。就目前而言,预制构件的物流体系不完善,运输成本在总成本里所占的比重比较高,尤其是针对大型或是异型的构件,运输的复杂状况跟成本费用更为突显,预制构件的标准化水平及模数协调性还需提高,这影响到构件的通用性与成本效益的发挥。随着预制构件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供应链的逐步完善,这些问题将得到逐步解决,预制构件对工程造价的积极影响也将更加明显。

结束语

分析预制构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机制可知,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为成本控制带来新机遇,也给造价管理带来新挑战。它通过提高材料利用率、缩短施工周期等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技术要求和市场环境变化对造价控制提出新要求。随着建筑工业化推进和预制构件技术成熟,其对工程造价影响更深远。建筑行业需建立适配的造价管理体系,完善计价标准,加强产业链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伟 .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管控探讨 [J]. 中国集体经济,2022(21):31-33.

[2] 孟洪波.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J]. 陶瓷,2022(7):186-188.

[3] 杨迅 . 装配式建筑成本合理管控优化方案设计 [J]. 住宅与房地产,2023(10):91-93.